当前位置:小说坊>游戏竞技>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3章 廊坊市《永清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廊坊市《永清县》(5 / 13)

。隋唐时期,契丹民族崛起,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每年秋后南下抢夺粮食、财物,汉人苦不堪言。永清县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名益昌县,县治在今霸州策城,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益昌县,归入方城县。隋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之永济渠经永清县地,大业七年(611年),沿大运河,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通泽县,县治在永清县通泽村,义宁二年(618年),隋亡即废。唐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称帝时期,分安次县地置武隆县,县治即今永清县城。唐景云元年(710年),因避武则天讳,改武隆县为会昌县。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守珪曾向唐玄宗请求,取“边境永清”之义,为会昌县更名永清,然而还未等到玄宗批复,张守珪就因晚年治军不严犯下错误,被贬为括州刺史,次年抑郁而终。天宝元年(742年)八月,唐玄宗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旧唐书》),改至会昌县时,玄宗想起张守珪的请求,为纪念他的靖边之功,从其所请,为会昌赐名永清,此后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再无更改。

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清县见证了诸多朝代的更迭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宋辽时期,这里是宋辽对峙的前沿地带,留下了许多与战争相关的遗迹和传说,如宋辽古战道,被誉为“地下长城”,它见证了当年的金戈铁马和历史沧桑,也成为了永清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永清县的文化脉络丰富多样,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这里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受到了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戏曲、杂技、武术等在永清县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永清县的戏曲以河北梆子为主,演员们高亢激昂的唱腔,生动的表演,展现了当地人民的豪爽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杂技表演惊险刺激,演员们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武术文化在永清县也源远流长,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武术传承,村民们农闲时练习武术,强身健体,传承着中华武术的精神。

三、历史人物

在永清县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虽然没有如帝王将相般声名远扬,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和时代,都为永清县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义的乡绅。他生活在明朝时期,为人乐善好施,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永清县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李义挺身而出,他不仅捐出了自己家中的大量粮食,还积极组织富户捐款捐物,开仓放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