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是真正的“鸡鸣听三省”之地 。在古代因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其历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历代为战略要地。战国、秦、汉时代这里为代郡延陵,到了明代隶属九边重镇大同。因与蒙古部落战争频繁,这里修筑了长城、堡障,并设新平路参将。
公元1571年后,明朝在新平堡开设马市。如今,十字街头高耸的玉皇阁是新平堡的标志性建筑。古代在边镇中央建玉皇阁,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而在实际意义上,新平堡作为戍边重镇,玉皇阁既可登高望远,观察敌情,又可用于指挥作战。阁下十字相交的道路边曾是边境的贸易中心,长城内外的物资在这里进行交换。少数民族以牛、羊、马、骡以及皮货来换取内地的绸缎、布匹、针线等,国家在此设置海关税务,为明朝创造了贸易收入。当年这里不仅每年有阴历七月初三到十四的年度大市,还有每月的月市和小市。
新平堡的商铺曾经毗连接踵,主要有药铺、酿酒、布店、杂货、点心铺、铁匠行、饭铺等。这里的大商人有的富甲一方,有的人拥有两三处铺面,有的人生意做到了二连浩特、莫斯科等地。如今,沿街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无声地述说着昨日的历史,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热闹。
民俗风情
天镇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社火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社火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舞龙、舞狮、高跷、旱船、背棍、抬阁等。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脸上涂抹着夸张的油彩,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尽情地表演,展现出天镇人民的热情与活力。其中,高跷表演最为精彩,表演者脚踩高跷,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如跳跃、翻滚、劈叉等,赢得观众阵阵喝彩;抬阁表演则是将装扮成神话人物、历史故事的儿童固定在特制的阁楼上,由人抬着游行,阁楼上的儿童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动作,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
晋北秧歌是天镇县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晋北秧歌起源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其唱腔优美动听,曲调丰富多样,有慢板、快板、流水板等。表演内容多以民间故事、家庭琐事为主,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表演,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百态和情感诉求。在农闲时节或重大节日,各村都会组织晋北秧歌表演,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欣赏着精彩的演出,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剪纸艺术在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