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集农畜产品养殖和休闲娱乐于一体,可提供田园生活体验、休闲露营等服务。园区主营藏香猪、有机大米等产品,还有天然水面可供野生鱼垂钓。
- 达牛镇:位于台安县北部,北靠沈盘路,东临沈阳市辽中区,地理位置优越。镇内工业有一定发展基础,同时农业生产也稳步推进,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
- 韭菜台镇:位于台安县最南端,境内河渠纵横,水资源丰富,是台安县重要的水稻产区和淡水鱼养殖基地。偏养子排水站位于韭菜台镇偏养子村东300米大堤上,1963年建成使用,是台安县最大的排水站,可排高力房和韭菜台两个乡镇的内涝。
- 新台镇:位于台安县西南部,明长城 - 大明潭敌台遗址位于南台村六组。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是台安县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之一。
- 桓洞镇:位于台安县北部,境内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主要发展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东前遗址位于桓洞镇东长岗子村东前屯南300米的农田中,地表分布大量青砖青瓦等,应为明清聚落址。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台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西汉年间,这里曾有名为“险渎”的县级建制。西晋时,台安隶属于平州(今辽阳市),昌黎郡(今义县)管辖。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广宁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辽中建县后,台安隶属奉天省辽沈道。1949年5月归辽西省管辖,1975年12月划归鞍山市管辖至今。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台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贾台商周遗址、李窑汉代“险渎县”遗址、明长城遗址等,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同时,台安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咔戏、民国人物传说、柳编制作工艺等,都是台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历史人物
台安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黄吟秋是台安入党第一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他组建了台安特支,还担任过依兰地下县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六军秘书长等职务,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邢连富也是台安县人,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他所在班攻占并扼守280高地,他本人被敌人磷火弹烧伤仍坚持战斗,一人消灭敌20余人,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