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在辽宁境内设辽阳路、沈阳路、广宁府路及开元路、西部大宁路,今营口地区属辽阳路。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废州置卫”,改设盖州、复州卫。属盖州境内的有盖州城、熊岳城、永宁监城和五十寨堡等其他9座城堡,并设有为数众多的墩台。盖州城是营口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盖平县,隶奉天府。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在营口设置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同年营口开港,商业异常繁荣,商号急剧增多,街巷不断扩充。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变革,1938年5月,日伪政权将营口县改称营口市,下设8个区。1945年10月20日,营口市第一次解放,成立营口市民主政府;1948年11月2日,营口最后解放,当日恢复市民主政府;1949年5月1日,营口市民主政府改称为营口市人民政府。1992年,盖县改为盖州市(县级),营口县改为大石桥市(县级)。2004年1月,盖州市的熊岳、芦屯、红旗三镇划归鲅鱼圈区管辖 。
营口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距今约28万年,见证了辽河流域最早的文明。150余年的开埠通商历史,让这里成为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融之地,形成了既具历史底蕴又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在这片土地上,还孕育出了许多历史人物,金代诗人王庭筠,其诗词作品风格独特;近代爱国词人、《苏武牧羊》词作者蒋荫堂,以其饱含爱国情怀的作品激励着无数人;书法大家沈延毅,其书法艺术造诣极高,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评书泰斗袁阔成,凭借精彩绝伦的评书表演,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书画家冯大中,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书画界独树一帜。
自然风貌与地理特点
营口市地形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态势,东部为山地,山峦起伏,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中部为丘陵,地势相对和缓,分布着许多果园和农田,每到水果成熟季节,果香四溢;西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营口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光照充足,这样优越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为7 - 9.5°C,≥10℃天数为175 - 180天,≥10℃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