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圈区隶属辽宁省营口市,地处辽宁省中南部,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是营口市的重要辖区,距离营口市市区南52公里 。全区行政区划面积295.055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368平方公里,现有海岸线48公里。下辖熊岳镇、芦屯镇、红旗镇3个镇,海星办事处、望海办事处、红海办事处3个办事处,包含61个社区居委会,48个自然村 。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户,总人口人 。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鲅鱼圈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西汉实施郡县制,公元前195年春,西汉政府在今营口地区置平郭、文、安市、房4县,隶属辽东郡。其中,平郭县位于今熊岳镇东温泉疗养院处,是当时辽东郡所辖18个县中唯一产盐、冶铁的县;文县位于今熊岳镇南 。西汉末年王莽建新朝,改文县为文亭县,东汉时又改文亭为汶县,隶属辽东郡 。
三国时期,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都襄平,平郭、汶县隶属公孙政权的中辽郡。魏灭公孙政权后迁汶县至齐郡。西晋时期,265年,平郭县隶属辽东郡 。东晋时期,辽东地区先后被多个政权统治,平郭县也随之更迭隶属关系。404年,高句丽族占据辽东,实行“城邑制度” 。
1376年,鲅鱼圈地区属于明廷设置于今盖州市的辽都卫管辖下的盖州卫 。1377年,辽都卫升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隶属山东布政使司,熊岳、鲅鱼圈地区属盖州卫管辖 。1415年,为防御倭寇侵犯,盖州卫在今鲅鱼圈区深井子等营口地区设筑8处沿海烟墩,在望海寨等沿海遍设屯兵寨所 。
1664年,清康熙三年6月,改盖州卫为盖平县,隶属奉天府,辖熊岳、复州、金州、岫岩等地 。清政府实行“旗民分治”政策,在熊岳置防守尉,在盖州置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务 。
民国初期沿袭清代区划,后经历多次行政变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对今鲅鱼圈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10月,辽东人民自卫军收复盖平县 。此后,该地区又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1974年,国家决定在原辽宁省盖县鲅鱼圈乡建设营口新港(鲅鱼圈港) 。1984年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原盖县鲅鱼圈乡撤乡,设立鲅鱼圈区,隶属营口市直接管辖 。此后,鲅鱼圈区不断发展,1992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