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边区,位于辽宁省营口市东南部,是营口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土地总面积498.5平方公里 ,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截至目前,老边区下辖1个街道、3个镇和1个开发区,分别为老边街道、路南镇、边城镇、柳树镇以及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 ,每个区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脉络与风情。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老边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初,当时一户马姓居民从山东登州马蹄营迁徙至此定居,因其家西边有条边沟(今边石河) ,故此地得名“老边村”。自此,这片土地开启了它的发展历程。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境内的107个自然屯由海城、盖平两县分辖,其中归盖平县管辖的有82个,归海城县管理的有25个 。1909年营口直隶厅成立,原由海城县管辖的25个自然村屯划归营口 。此后,这片区域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38年为营口、盖平、海城分辖 ;1948年营口近郊的8个村成立工农区,1950年1月改为营口市第五区 ;1957年9月第五区正式改称郊区 ;1984年7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营口市郊区更名为营口市老边区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老边区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还经历了诸多历史事件。1896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署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铁路 。日俄战争以后,俄国把长春至大连段的铁路权转让给了日本 。1909年,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东三省五岸协定》,允许把铁路支线修到营口埠内的新站,也就是今天的营口火车站 。从大石桥到营口的支线上,按照当时每11公里一站的传统,修建了老边车站 。这座老边火车站是老边区现存唯一一座保存了多年原貌的标志性历史建筑,它承载着战火硝烟、盘剥压榨、强侵掠夺、抗联出击、解放号角以及祖国建设的洪流等诸多记忆 ,见证了营口铁路运输的发展与变迁,更见证了这座百年港城的日新月异 。直到2021年10月11号,老边火车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这座百年小站才正式退休 。
老边区还与重要的历史文化元素紧密相连。它是中国官盐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天日晒盐法非遗生产技艺在一代代盐场人手中传承 。盐马古井与营口东方盐都的历史脉络紧密相连,它曾是盐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为往来的盐商马队提供饮水 。
在这片土地上,也涌现出了一些历史人物。虽然他们可能不像一些知名历史人物那样广为人知,但他们在老边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