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区,地处阜新市区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8′55″,北纬42°00′40″ 。全区东西长11.30公里,南北宽4.95公里,总面积94.79平方公里 。西、北与海州区相邻,南起孙家湾南山,东、南与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 。这里是阜新这座煤电之城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一、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记忆
太平区的发展与煤田的开发紧密相连,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 。1919年(民国8年),日本东洋拓殖会社勾结中国原京汉铁路局长丁世源申办孙家湾矿区合办阜源公司,此后,太平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1927年(民国16年),东北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为推动民族工业发展,建立东北矿务局,在孙家湾地区开启煤矿开采 。到1928年(民国17年),煤炭年产量达13万吨 。
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 。1933年(民国22年)4月,阜新沦为日本殖民统治 。为大规模掠夺阜新煤矿资源,日本侵略者在塌拉庙(高德地区)设高德调整班 。1935年(民国24年)修建新义铁路(新立屯至义县) 。1936年(民国25年)10月,将八道壕炭矿电厂至孙家湾的输电线路相连,建立孙家湾变电所,阜新煤矿开始用电 。1939年(民国28年)满炭阜新发电所建成 ,同年,日本侵略者将高德调整班改为高德采炭所 。随着煤炭资源被掠夺,矿工和居住人口增加,太平区逐渐形成,孙家湾地区成为当时市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
1940年(民国29年)1月1日,日伪当局从阜新县境内划出部分区域置阜新市 。1945年(民国34年)8月2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中旬,中共辽西地委派干部、军队接收阜新,组建阜新工委,同时成立阜新市政府 。同年10月,在太平地区设置太平区、新兴区、红叶区3个区政府 。但11月间,国民党占领黑山、北镇,阜新地委按指示主动撤离城市,太平地区3个区政府党政组织人员也随撤退 。
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 。同年4月18日阜新市政府成立,太平地区为阜新市第二区人民政府 。5月,市委派刘振兴组建区委、区政府 。1949年1月,阜新市撤销二区区委、区政府,改设3个街人民政府 。8月,太平地区3个街人民政府分别和本街公安派出所合并为3个分驻所,行使区街一级政府职权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