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阜新的中部,有一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南北距离17.67公里,东西距离14.42公里,它就是细河区。细河区东、北、西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南与海州区、太平区为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阜新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寻的地方。
一、历史沿革:岁月的痕迹
细河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以前,这里是少数民族的牧地,悠悠草原上,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留下了独特的游牧文化印记 。明末清初,蒙古族土默特部徙来驻牧,境内成为土默特左翼牧地,蒙古族的文化和习俗在此生根发芽 。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阜新置县后,细河区境属阜新县辖,开始纳入更为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细河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1940年1月,阜新置市,今细河区所辖区域分属海州、兴隆、高山、城北、城南、红叶、东岗8个区辖 。
1945年,祖国光复,同年9月成立阜新市人民政府,细河区境归属其中 。但1946年1月,国民党军占领阜新地区,成立阜新市政府,细河区境归属未变 。同年6月,阜新撤销市制,细河区境再次划归阜新县辖 。直到1948年3月18日,阜新全境解放,这片土地才迎来真正的新生 。
1949年8月,阜新市人民政府成立3个区公所,将西荒、沙海划归第一区(海州区),东瓦房、西瓦房、韩家店、五家子、塔子沟、高德营子、大坝沟、水泉划归第二区(孙家湾区),长哈达、金厂沟、胜利、台头皋划归第三区(新邱区) 。此后,区域划分历经多次调整 。1954年2月,阜新市建立第四区(郊区),辖今细河区大部分区域 。1960年5月3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阜新市郊区办事处 。1984年9月,阜新市郊区更名为阜新市细河区,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2002年,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形成了如今的区域格局 。
二、下辖乡镇与街道:各有千秋的区域
(一)四合镇
四合镇位于细河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镇 。这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 。全镇总面积较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农业是四合镇的重要产业,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在四合镇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