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游戏竞技>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2章 长春市《朝阳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长春市《朝阳区》(1 / 6)

长春市朝阳区,作为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中心城区,坐落于长春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3°05' - 45°15' 、东经124°18' - 127°05' 之间,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的松辽平原腹地伊通河台地之上,幅员面积达237平方公里 。它不仅是长春的科技、文化、商贸核心区域,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朝阳区的历史可追溯到东北沦陷时期。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定长春为伪满洲国首都,将今朝阳区地域划为“新市区”,进行重点规划与开发建设。依据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资料,“新市区”建设项目涵盖伪满洲国政府的国务院和八大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日本人的馆舍、公园、大学、科研机关以及企业办公大楼等。

1932年开始实施“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起初由国都建设局负责,后移交伪新京特别公署工务处,到1937年12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成型。1938年启动“第二期国都建设计划”,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致使建设中断。按照“第一期国都建设计划”,兴建范围是以人民广场为中心,沿人民大街两侧扩展,在今团结路以南、大经路以西、长沈铁路以东、南湖大路以北,这基本构成了今天朝阳区的雏形。

在“新市区”建设过程中,日本统治者强行征购土地、搬迁居民。例如,建设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时,迁走城后堡、下黄瓜沟、五虎屯、福安屯4个屯子;建设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时,迁走碑楼子、阎家馆子、五里堡、八里堡、十里堡5个屯子;建设至圣大路(今自由大路)时迁走东高台子、西高台子、后高台子;建设盛京大路(今南湖大路)时,占用袁家窝堡、东丁家窝堡、东田家油坊屯各一部分;建设兴安大路(今西安大路)时,占用后黄瓜沟、前大房身、新发屯、腰截子、鲁家屯5个屯子。此外,还迁走前黄瓜沟屯、五里堡、前兴隆沟、后兴隆沟、杨家店、安家店、孟家店、三家子等村屯,用于修建日伪官吏住宅、伪满洲国国务院和军事部、“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今长春电影制片厂)以及日本关东军部队的相关设施。

“新市区”建成后,日伪的机关、会社、高等院校、官邸和日本人的民宅大多迁移集中于此,还修建了供日本人享乐的公园、赛马场、影剧院等。1937年伪新京特别市下设12个城区,其中兴安区、顺天区、承德区、惠仁区在今朝阳区境内。1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