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游戏竞技>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2章 吉林市《昌邑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吉林市《昌邑区》(2 / 7)

在民俗活动方面,每年都会举办满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如颁金节,村民们身着满族传统服饰,举行祭祀、歌舞表演等活动,展示满族的文化魅力。农业生产上,两家子满族乡以种植玉米、大豆等作物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养殖项目,如黑猪养殖,黑猪肉质鲜美,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

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朝鲜族的歌舞文化、传统美食如泡菜、打糕等在这里广受欢迎。每年的朝鲜族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节等,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村民们载歌载舞,共同欢庆。在农业方面,该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水稻种植,所产大米品质优良。同时,特色养殖如河蟹养殖也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河蟹个大肥美,畅销市场。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昌邑区的名称起源于山东省的昌邑县。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昌邑县遭遇灾荒,大量饥民“闯关东”谋生。其中,从山东昌邑县徐家官庄、下西营庄、李家都庄等地来的饥民逃荒至吉林,聚居在城东,搭起茅草屋安家,作旗人佃户垦殖。在他们的牵引下,越来越多昌邑县人相继来投,人户渐增,形成了昌邑屯。他们为纪念家乡,将此地命名为昌邑屯 。

1936年成立吉林市时,日伪统治者废除保甲制,实行区町制,以昌邑屯为中心,划为市属的一个行政区,沿用昌邑屯名为区名,称昌邑区,初辖维昌路以东,松花江铁路桥以西,江湾路以北,新地号以南之区域。此后,昌邑区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调整。1945年改称昌邑区公所,1946年2月建昌邑区民主政府,1948年3月吉林市解放后,改称昌邑区人民政府,1949年7月改为昌邑区公所,1951年8月撤销昌邑区公所,设置第一区人民政府,1955年将第一区仍恢复为昌邑区,1958年将通天区所辖大东门、民生路两街道划归昌邑区,昌邑区所辖站前、民主两街道划归铁路公社,1964年哈达湾区划归昌邑区,形成现辖区域 。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昌邑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徐广君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吉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吉林泷鑫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广君有着丰富的创业经历,1986年,21岁的他放下国企职工“铁饭碗”,办起了吉林市友谊电讯器材商店,抓住居民家庭普遍安装电话的契机,从南方购进新型话机,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不断跨界发展,19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