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得到过这个至高无上的男子、用尽全力、用尽心意的爱。
此时的武帝便是处于这个阶段,并且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
他答应了卫子夫,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送到军中磨练。
只是.....现在冷静下来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该如何说服陈庆以及周亚夫?
.... .....
事实上,皇帝压根不用说服周亚夫和陈庆,因为这两个老狐狸压根就不准备拒绝皇帝——不就是让皇帝宠妾的弟弟进入军队吗?
又不是要他们将军功白白的给这个人。
谁来不是来?
更何况是皇帝的小舅子?
陈庆的思维比较简单——在不违背道德和律法的情况下,皇帝的要求他尽量满足就是了。
至于周亚夫吗?他也是这样子做的,但他思考的比陈庆更多。
他的想法是——丞相这个位置还是太危险了,等到一定的时候就把陈氏的人推上来,但是丞相和太尉不能都是陈氏的人,不然皇帝会发疯,这个时候最有可能成为太尉的人就是他周亚夫。
这种情况下,他掌兵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好不容易甩下来了这个麻烦,他可不会在背上来的。
这个时候恰好出现了“卫青”这个人,何不顺势让卫青立下军功,而后成为太尉掌管兵权?
卫青可是皇帝的小舅子啊。
这可是实打实的外戚势力。
这皇帝总该是满意了吧?
怀揣着这样子的心思,卫青,正式进入了军伍之中。
.... ......
也正是在这一年,武帝接连提拔了陈熙的孩子“陈煜”以及“陈瑞”两个陈氏之人进入了朝堂之中,并且让他们成为了郎中令,这算是较为有权利的官职了。
除此之外,陈庆的儿子“陈定”也都进入到了武帝的视线当中。
其中,武帝尤其喜爱的便是陈庆的孩子“陈定”了,甚至还特意为他取了一个字,叫做“去虏”,意为平定天下、驱除鞑虏的意思。
在这样子的厚爱之下,陈定也顺利的进入到了此次对于匈奴的临时战争队列。
陈易、陈翊以及陈启三人则是被武帝暂时安置在了新建立的国子监之中,宣扬自己的思想学说,而这个时候,诸子百家之人也缓慢的从天下各地朝着长安城的方向汇聚。
他们都有一种冥冥之中的预感,皇帝一定是会有大动作的!
如此帝王,怎么可能是如同前面两位、甚至是三位、四位帝王一样,安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