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你寒窗十年?我家积累两千年!> 第131章 学阀注经、二陈入宫【6k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学阀注经、二陈入宫【6k完】(2 / 4)

上带着十分亢奋的神色听取着陈璟这一篇“奏疏”,他在自己的心里默默的开始整理自己的思绪。

他想明白陈璟到底想要做些什么,而很快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摆在了明面上。

陈璟要以一种近乎于蛮横的角度,半推翻举孝廉这个官吏任用制度。

霍光心中大惊。

他以一种怪异而又惊愕的眼神看着陈璟。

陈氏这是疯了吗?

整个朝堂上,大概只有极少数的几个老东西以及坐在皇位上的那位才以一种近乎于恐怖的政治怪物的直觉看出来了一些东西。

刘据的神色感慨。

他看着陈璟,陈氏不仅没有疯,而且十分理智。

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

现在变革“举孝廉”这种官吏任用制度的阻力大吗?

看似很大,毕竟有那么多的受益者——但其实阻力并不大。

因为“霍光”。

为什么?

因为霍光并非是出身“举孝廉”,他自己便是出身于“长安学宫”的考核,而后成为了朝堂上的一名官吏,这甚至是得到了先皇认可的!

这就导致了一件事情,霍光天生的站在了举孝廉制度的对立面。

而长安学宫这个庞然大物.....看似不算什么,但其实,近五年来近乎于一半的大汉官吏都是出身于长安学宫的,他们的身上都有一层浓厚的学宫考核派。

又因为长安学宫的“宫长”历来都是由历任皇帝担任的,所以那些学子其实便是出身于“天子门生”。

所以变革举孝廉制度对皇帝也是很有好处的。

于是答案便很简单了。

一件由两个权臣之一提出来的,对皇帝、对权臣派系之二、对天下大多数的学子都没有任何坏处的变革,会遭受到谁的反对?

反对力量会很强吗?

简直是开玩笑。

而刘据的神色却并未缓和,他只是盯着陈璟的眼睛,他的直觉告诉他,陈璟真正的用意、那个可以让自己决定到底是缓和态度,还是再次试探的“大招”要来了。

“然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宫先前所考核的内容都是由学宫的几位教谕、大儒等出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而天下人也苦于不知道学习什么,考核什么,因此限制了成为官吏的前路。”

“臣请议。”

“于长安学宫中所立“科目”者九,立为“九经”,其中,必冶经者有三,凡所需要考核学宫成为官吏者,皆要冶此三经,令从其余六者中择选其一,为辅冶经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