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21章 强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强渡(1 / 6)

金黄色的日头渐渐西下。

灞水波涛涌动,浮光跃金。

灞水两畔,二三十里的河岸,遍是大小柳树。

灞桥折柳相送之风俗,便出于此地了。

但魏军为了防止汉军至此伐木打造攻城器械,河畔所有的柳树不是被牛金、郝昭诸将砍伐,就是干脆直接放火烧了了事。

于是被烧成黑炭,数量不知究竟几许的大小柳树躯干,就这么直挺挺矗立在河畔。

间或垂立着少许被烧得半死不活之树在苟延残喘,配合上遍野丛生的杂草,七零八落的尸体,一时颇有种荒凉破败之感。

先锋大将魏延,方才率本部精锐与王昶、牛金派到灞水以西阻截试探的部曲战了一场。

获一小胜,斩首百余,把魏军赶回了东岸。

此刻,得一小胜的魏延正勒马行走在灞水西畔,寻找着合适的东渡地点。

汉军大部队还有二三里方至。

对岸,就是灞陵城了。

灞陵城西,半里外的河道上,一座石桥横跨灞水东西两岸。

这石桥下垫石墩,共十五孔,长百丈,阔三丈。

王昶、牛金万余人马,便是通过石桥渡河,如今驻扎于对岸,营垒将桥头包裹入内。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东进的汉军共五万余人,北临东西走向的渭水,南临东西走向的长安漕渠。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马被夹在了几乎平行的两水之间。

而这一北一南两水间的距离,几乎十里。

漕渠并不宽,也就二十步不到,但却颇深,足有丈余。

这还是漕渠数十年无人疏浚,导致泥沙於积,而曹魏也没有大力疏浚之故。

过往长安人口还算兴旺之时,这漕渠水深近两丈。

水深,便是这漕渠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了。

泾水入渭,从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导致长安以东的渭水下游一年有八九个月无法漕运,深挖渠,才能够保证长安漕运不断。

汉军如今贴着这漕渠东进,魏军轻骑想过来骚扰,也并非一件轻松之事。

半个时辰过去,魏延及吴班诸将在这十里宽的河畔,选了八处适合搭桥强渡的地点。

汉军大部抵至灞水石桥后,却是没有直接将兵力分散到这八处,而是聚众于石桥以西。

战卒就地休息饮食。

辅卒与民夫,部分构建简单的营垒,另一部分则着手准备强渡的前期工作。

“丞相,兵贵神速,不如直接举大军自灞桥强攻过去!”

河畔的牙纛下,魏延找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