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亦劝先帝当以诛魏为要,先帝不从。
“先帝将东伐吴,黄镇北再谏:
“道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请为前锋,为先帝一试吴寇兵锋,求先帝为后镇。
“先帝再不从。
“及先帝所统南军败绩,先帝引退,而江北归白帝城的道路,已为吴寇隔绝。
“黄镇北军不得还,吏士震恐,或有忿先帝者,谓先帝弃众而走,将士遂无战心。”
“陛下…”赵广情急,想劝天子莫要再揭先帝之短,否则传出去恐有人说天子不孝。
虽然此间诸人应不会有谁会将这些传扬出去。
却见天子摇头:
“先帝临崩与朕言,使黄镇北身遭不忠不孝之非议者,汝父是也,又言如此不掩自丑,既是心中有愧,又是以此鞭策朕躬。
“望朕能勉之再勉之,凡事当三思而后行,行后能自省,无过则勉之,有过则改之,不文过饰非,不诿过于人。
“所谓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如是而已。
“如今朕当着伯容、仲尚之面将先帝临崩心意道出,也算为先帝了一桩憾事。
“若伯容归魏以后,能让黄镇北知先帝临崩之言,晓先帝临崩前仍记挂着黄镇北,先帝泉下之灵,所憾亦当稍减。”
先帝临崩前与天子说了什么,除了天子兄弟与丞相、李严几人外,其他人难能知晓。
如今闻得天子此番言语,先帝音容一时宛在眼前,令得堂中一众汉将尽皆感慨缅怀不已。
先帝以贤以德,服于天下,一生所恃,不负于人,最终得人死力;又辗转飘零半生,败而不馁,折而不屈,最终创下大汉基业,所谓德也昭昭,志也烈烈,难道不正是先帝吗?
夷陵一战为先帝死命者无数,先帝崩后,竭忠尽智佐命先帝遗孤者亦无数。所谓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难道不正是此意吗?
至于天子刚刚说的,先帝到临崩之时所言并非国家大事,而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难道还不足彰先帝仁德吗?
先帝从不以仁德标榜自己,但临崩时仍念有负于刘季玉、黄公衡,还有夷陵一败死命诸将士,更道『汝父德薄,勿效之』之言,温良自省之心亦可见一斑。
黄崇、黄邕兄弟二人,一时间也为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先帝临崩之语而神色震动。
…
…
不多时,黄邕持节离去。
刘禅也没有再说什么别的,只命黄崇把他兄长送回驿馆,又命其他护卫的将士离得稍远一些,算是给兄弟二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