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他们出人出力出资,协同建造。
更重要的是…
季汉到底准备派多少人屯田?又准备屯多少田?
这么长的郑国渠、漕渠,这么多这么大的陂塘……
季汉就是把十几万且耕且战的兵民全部铺开,在工程沿线屯田,也不可能全部利用。
杜俭看了眼大书法家韦诞,见那老不羞的韦诞还在一旁傻乐,微微皱眉后壮着胆子道:
“丞相,关中初定,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而兴修水利,更是废而待兴之百事中的重中之重,功在当代,利在百载。
“朝廷必欲使关中成为天府沃土之国,汉室兴复之基,则兴修水利实为必行之策。”
杜俭在提出异议前,给自己叠了很多层甲,才又硬着头皮继续道:
“陛下与丞相对我杜氏推诚相信,不计前嫌。
“如此开恩,我杜氏固当竭诚以报,朝廷吩咐下来的诸般事宜,更当义不容辞。
“然俭……然俭以为,关中户口不足,此时兴修规模如此浩繁的水利工程,成效与花费不能相当,恐怕徒损大汉国力。
“譬如郑国渠及渠首三方陂塘。
“渠陂俱在渭北,而渭北户口不过二三万,不及渭南诸县小半。
“丞相难道准备使十万大军役民全部去渭北屯田?
“可渭北诸县之田地,荒芜贫瘠要甚于渭南,丞相何不遣众先在渭南开垦荒地?
“若然,俭可做主,将杜氏在灞桥之畔的二十顷薄田献与大汉,使大汉军屯可以连成一片。
“俭治《杜律》,不通经义,兼之年迈昏聩,思虑恐有不周,伏惟丞相恕罪。”
大小杜律乃杜氏家学,由杜周杜延年父子所撰,到了后汉却被颍川郭氏发扬光大,杜俭此刻疑惑于丞相兴修水利之事,又摆出杜氏家学,便是在说杜氏于国有用的意思了。
据他所知,季汉确实没有精通法律的人才,又或者说,季汉根本是什么人才都缺。
不然,以马谡那样的庸才,以杨仪那种稍一接触便知其有才无德的小人,怎么会被汉相如此大才重用?
丞相一笑,道:
“杜公为大汉思虑深远,真乃国家忠良之士,不愧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后。
“至于杜公所言,兴修水利,倘若成效与花费不能相当,则徒损大汉国力,亮亦深以为然。
“但,这些水利还是要修。
“何也?
“这便是亮今日筵请诸公至相府相商的缘由了。”
丞相神色越发严肃。
座中宾客尽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