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
汉水之畔。
吴军南营。
统督南军的左将军诸葛瑾,听闻汉镇东邓芝已至辕门之外,遂放下军务,亲自出迎。
邓芝不是名士,二十余岁时入蜀避难,在刘彰麾下某位太守手底下默默无闻十余载。
昭烈平定益州时,其官才至郫县邸阁督,也就是管郫县一县粮草的仓官。
昭烈巡行至郫县,与语,大奇之,之后迅速擢为郫县令,又迁为广汉太守。
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因其乃是从一仓官小吏火速拔擢上来的大臣,加上非是名门,亦非名士,朝中所谓名士大儒多看他不起。
加之其人性格刚直简傲,与关羽类似,善待卒伍下吏,而不逢迎士大夫,或者说看不惯士大夫,因此在士人名儒间名声也就更差,号之酷吏。
所谓酷吏,一般而言有三个特点:
一是廉洁能干;
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法度之人,尤其是豪门贵胄,敢于痛下辣手;
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这种不礼贤敬士的酷吏之名,又随着东吴使臣的频频使汉,传到了江东,东吴的士大夫对于这位汉国使节也不甚感冒。
但左将军诸葛瑾,对此却不以为然。
每每邓芝出使东吴,孙权设筵款待时,其人便会在主动在邓芝侧席坐下,与之聊一聊蜀中时事,聊一聊丞相、丞相夫人、还有其生子诸葛乔近况如何。
此时见到其子诸葛恪与邓芝一前一后行至辕门之外,当即上前与邓芝把手言欢,邀其入内。
诸葛瑾五十有五,须发已白。
邓芝五十有一,精神矍铄。
对于这位与丞相长相有四五分类似,且同样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吴左将军,向来不敬士人的邓芝着实生不出什么恶感。
而且,这位吴左将军才略虽不及丞相,但德行尤纯,汉吴之人皆服其敦仁弘雅。
不得不说,诸葛一门,在大汉有丞相为宰辅,在东吴有诸葛瑾为孙权心腹,在魏,还有年轻的诸葛诞显名当世,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人时常艳羡称颂。
邓芝很快就随着诸葛瑾来到了中军大帐。
对于久在军旅的他来说,仅仅从辕门走到中军这一小段路程,就能轻易看出,诸葛瑾治军之能远不能望丞相项背。
只能说是中人之姿。
又或者说,是诸葛瑾统领的这几万吴军,本就不是吴国精锐。
总而言之,南营的吴军,不论是士卒的精神风貌,还是扎营驻军需要遵守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