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江海潜寻> 第13章 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2 / 3)

‘送一道波光在时空里走。柔情似水,总是很静很静;很静,是海的温柔。’我们还笑话他呢,要说呀海才不温柔呢!不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沉船了!”

这话听得钟小梅捂嘴笑。

赵函数又说:“到后来,见识到江海的威力后,他也不吟诵《海的温柔》了。改成《热爱生命》了!”

钟小梅很自然地应和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命,就是要这样热爱的啊!”

话说至此,钟小梅心绪也如潮水一般,一浪又一浪。她老家在内陆城市,她自己刚来上海没几年,对海洋的认知十分有限。

她便央求道:“爷爷,我能看看您先前看的那些日志吗?”

“当然可以啊,”赵函数把笔记本电脑递给她,“这本来就是通俗读物,最后都要拿给普通观众、读者看的。”

看完日志之后,钟小梅感慨丛生:“从2015年到2022年,真不容易啊。对了,爷爷,您能给我讲讲沙船的知识吗?”

看来,日志里所提的“沙船”,引起了钟小梅的兴趣。

身体还是有些疲乏的,但赵函数更乐于分享,整理了一下思绪,他先从沙船的构造说起。

“沙船有一种技术叫‘减摇龙骨’,顾名思义,它的作用是,让沙船在航行中减少摇晃的频次,增强稳定性。嗯,它还有个别名叫‘梗水木’。为了保证船行速度,我们还大量使用船橹。

“后来啊,外国人从橹上面得到了灵感,发明了螺旋桨,世界航海技术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年,我们一直提‘文明互鉴’,从橹的使用到螺旋桨的发明,就是一次‘文明互鉴’的有益尝试。这项发明,我们也能拿过来再用的啊。

“沙船第三个特点,是它众多的船帆。船帆组合起来,就能对顺风、侧风、偏风加以利用。这一点,也被世界各国学去了。古中国的人们为世界海上航运,提供了很多参考。所以啊,除了上海市市徽,我们还可以在很多国家的博物馆、文献资料上,看到沙船的踪影。这也是一种纪念吧。

“没记错的话,古中国上海港所使用的沙船,有五千多只,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中国强大的航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沙船。”

钟小梅认真倾听,回道:“这么说,是沙船的使用构建了强大的物流动脉。到了今天,更是这样。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必须重视港口城市的建设,航道能力的提升。”

古代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运输上主要靠“南船北马”,毫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