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江海潜寻> 第92章 省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省鳔(2 / 3)

是一藤条,粗细和圆珠笔头差不多。制作“鳔棍”的时候,匠人们先用热水泡开藤尖,再用锤把藤尖砸成毛笔头一样的形状,最后再蘸鱼鳔胶,往卯眼里抹,

在不同的季节,要调出稀稠不同的鱼鳔胶,总的来说,是“冬使稀,夏使稠,春秋两季使将就”。因为冬天寒凉,鳔容易凝固,所以不能浓稠;反过来,夏天热量不易流散,鱼鳔胶就应该浓稠一些;至于春秋二季,稀稠程度要适中,以刚刚能拉出线为宜。

综上所述,“省鳔”的技艺要点为:空隙小、两边抹、趁热抹、用鳔棍、注意季节特点。

(对了,高老师还说,冷却后凝成固体的鱼鳔胶,可以储存起来。后面再使用的时候,要先用温水泡发,再重新熬制,也需要隔水熬三个小时。)

看完资料,郭超仁心生佩服,不由赞道:“匠人们摸索出的这一套,真是厉害。梁师兄归纳得也很好!”

那一头,耿岳在忙着做资料,没听到郭超仁说的话。郭超仁便把资料转发给他,提醒他看。

耿岳看完后,有一个疑问:“我能理解用毛笔、刷子会比较费胶,但为什么被热水泡过、砸过的藤尖,就更好用呢?”

他看过郭超仁修复瓷器,用的是很纤细的毛笔。

郭超仁脱口而出:“因为怕掉毛啊。修复瓷器的时候,我们握着瓷器的截面,操作起来很方便,就算毛笔掉了毛,也很容易处理。但是,榫卯不一样,如果毛掉里面了,会影响鱼鳔胶的黏合性。”

耿岳笑:“抓重点啊!重点是,被热水泡过、砸过的藤尖,好在哪里?”

“哦,这个啊,我想想,”郭超仁敲敲脑袋,“用热水泡过了,藤尖就会变软,像毛笔一样;至于说为什么砸……”

“对呀,为什么是砸,不是剪?”

“我去,你这是打破砂锅啊!”

“求真嘛!”

“那我问梁师兄?”郭超仁准备打字,却又突然刹住,“算了,实践出真知,我自己砸一砸不就知道了?”

耿岳也觉得不错,二人便打定主意,要亲自做一下实验。

说起梁宽和他的高老师,耿岳有些好奇:“我在网上查了资料,这位高老师,不是一直在江宁大学工作吗?她怎么会是梁宽的老师?”

梁宽比郭超仁大两届,他们都在上海上大学。

“我们是考古系的,系里有一些课程缺乏师资力量,就会聘请兄弟学校的专业老师,来上一门选修课。”

“哦,明白了。”

“之前本来有一个教授金属修复的老师,他辞职不干了,学校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