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江海潜寻> 第100章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下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下去(2 / 3)

高盛跟前,小声说几句话。

“滴”的一声,机器停止运转。

一个小时到。接下来,该进行第二步工作了。

第二件器材,是实验室里现成的,郭超仁在给清洗瓷片时用过的超声波清洗器。

已经蓬松的黑色锈层,在超声波清洗器里,有节律地微微颤动,在时间的催促下渐渐抖落。

一个小时后,虽锈蚀层的剥落,银锭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为银白。正反面錾刻的字,也逐渐清晰起来。

再过了一个小时,银锭已复原如初,银闪闪的好不晃眼,錾刻的字格外清晰!

看起来成色十足,果然是元代的官银啊!

见状,几个年轻人都很兴奋,郭超仁拍了好几张图,又录了视频,打算将这段资料存下来。

要知道,这一次试除锈,没有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就把银锭“洗白”了,最大限度地复合了考古的“最小干预”原则。

称得上是一项不错的科研成果。

机器停下后,大家把银锭小心翼翼地护送到桌面上,开始辨认上面的文字,并做好记录。

记着记着,梁宽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高老师,我有个问题。电化学分离器的优点很突出,我们都看到了。不过,这之后呢?银、铜、铁等文物,能通过这种办法,短暂地恢复原貌,但时间一久就会继续氧化。又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现实。

领导人曾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年来,考古学和博物馆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无不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费尽心思。

文博工作者,无不清楚一点。要想对文物的价值做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得让文物活起来。

而“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就是“让文物活下去”。

梁宽的问题,指向的就是这个“活下去”。在金属器中,银、铜、铁的属性,和灿亮的金器不一样。它们很容易再度氧化发黑。

听了梁宽的问题,高盛自信一笑:“这个,我们正在研究,快的话明年就能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了。”

在学术圈里,哪些话该问,哪些话不该问,要有分寸。考古所诸人都没有追问,只一味称好表示期待。

高盛却主动说起:“也没什么神秘可言,就是一种缓释剂。只不过,不能用一种材料,而要通过复配的方式来达成;或者通过新合成的方式,来对已有的缓释剂进行改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