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江海潜寻> 第119章 海上敦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海上敦煌(2 / 3)

此时,船体上的文物,未曾被进行过专门的采集。这和“长江口四号”的情况不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长江口四号”沉船倒扣在淤泥之中,船载文物大多被甩了出去。

安检之后,刚走进大厅,就看见红色的条幅,和数张宣传海报。

条幅上,写着“纪念黄伟宗”先生等语;海报上,则写着“海上敦煌在阳江”的展览名,及相关的展讯。

郭超仁便问:“我记得,‘海上敦煌在阳江’的说法,是黄伟宗先生提出的,他还编著了《海上敦煌在阳江》一书。”

“是的,”萧方说,“我们这个展览,直接用黄先生的书名,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这个展览,起初我以为是临展。后来,得知它会成为专题展览,我就没急着过来了。”郭超仁笑了笑。

“不用急呀,现在过来正好,展览做得更完善。”萧方温和地笑,“这样吧,我先带二位去看看这个专题展,怎么样?”

“好。”

在通往展厅的通道里,郭超仁看着馆内顶部特别的钢架结构,不无感慨之意:“我还记得我八岁那年,2007年时,当时在电视里、网络媒体里看到“南海一号”的报道,我很激动。”

萧方笑了笑:“所以,那时在你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做水下考古研究的种子?”

“是的,”郭超仁如实回答,“再加上,我爸和祖辈们做的工作,都和江海有关,我也很自然地有一种,怎么说呢,‘向海而活’的理想吧。”

萧方抿唇一笑:“巧了,我也是。我就是本地人,大学特意读了文博专业,为的就是以后回到家乡,能进这家博物馆。总算不负所望吧!”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我比你大一点,我大概是十三岁时,亲眼目睹‘南海一号’被拖进水晶宫的。真的很震撼!”

理想照进现实,这样的人活得很幸福,郭超仁心想,他是,任燃是,萧方也是。

说话间,萧方已带他们走到了“海上敦煌在阳江”的门口。

萧方语气突然沉重起来:“黄伟宗先生,是2024年1月21日逝世的,享年89岁。现在已经是五周年了。”

在生前,黄伟宗先生,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文化界的名人,硕果累累,曾得到“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荣誉称号。

带着任燃、郭超仁进展厅,萧方介绍道:“2003年9月,时任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开发研究组组长的黄伟宗先生,带领专家组一行人,来阳江考察‘海上丝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