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在美国建立工厂,被徐登凤拒绝了,她要做中国的企业。可以和国外达成战略合作,互惠互利也可以适当的时候牺牲一些,但她永远不会离开祖国,她要为更多的中国人创造就业岗位,谋福利纳税金,将自己赚来的每一分钱花在祖国。和周泽一样,她想在自己的赛道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什么?你要捐100万?太多了吧?建华才刚盈利,我们应该把钱用来买设备和扩建。”王亚男有些不赞同,咳嗽。
徐登凤看过去:“你这感冒都多久了?有空去看看。经过上次那件事你应该也明白,企业家的生存多么艰难。”
“所以,捐款是保护费?是为了合理避税?”王亚男只能从财务的角度出发。
徐登凤沉吟:“是也不是,也算是我个人行为吧,因为我想捐的是铜井村。”
王亚男立刻明白:“徐总,你的家乡当初发大水你才来的上海吧?可这都过去好几年,灾后重建工作也差不多收尾了,现在捐款是什么名头呢?”
“扶危济困,扶弱助贫,中国民族传统美德。”
100万可不是小数目,有个大企业家要捐款的消息立刻传遍了铜井村。
“听说大企业家过两天要来咱们村子。”
“是啊,还听说要帮我们打造旅游景区,就咱们之前发大水那个山还记得吗?上过报纸的。”
“当然记得,救了咱们这一大片的人,好多外地人来了都舍不得走,说景色好纯天然无污染。”
“真是奇了,还有城里人专门来我们这看油菜花的,油菜花有啥好看的,不明白。”
“你说大老板图啥呢?他是咋知道咱们村子的?”
“咱们村子多出名啊,从铜井猪到铜井山,哪个没上过报纸啊?大老板估计吃过咱们村的猪,哎,早知道继续养起来了。”
“知足吧,现在不用交公粮,马路也修起来了,听说以后还要搞村村通呢,你知道那是什么吗?汽车!以后进城就方便啦!咱们打工方便啦。”
“孩子上学也方便!现在基本上家家都通了电,孩子晚上写作业再也不怕看不见了。”
“是啊,国家政策好啊,福利好,日子越过越好,这样好的日子让人觉得不真实。”
“这就不真实了?要是旅游景点搞成功,咱们不用出门打工,在家就能赚钱,也能老婆孩子热炕头,那不得乐死你们。”
铜井村的村民们翘首以待着,这位大企业家的到来,而对于这位大企业家,周泽和朱煜心里多少也有数,她平安,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