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王甫、赵累、傅巽、庞季四人不动声色。
也是,他们四个人此次来的目的徐坤已经跟他们说了。
就是担任新的荆南四郡太守。
其他几个郡都不错,唯独这武陵郡,根本就是个县城。
还是个穷县,谁愿意把自己的仕途丢在这呢?
这不是影响自己进步吗?
徐坤也猜到了他们心中所想,于是开口道:
“无论哪的百姓,都是我大汉的子民,我主刘皇叔有匡扶天下之志,便见不得有百姓受穷。”
“武陵不可能永远穷下去,等曹贼退去,将来肯定要有政策倾斜。”
“谁要是在这干出一番丰功伟业,主公一定会格外青睐。”
四人还是不肯说话,徐坤又出言激之:
“危机从来和机遇并存,尔等本来就慢别人一步,若不是大功,将来如何才能担当重任?”
到底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王甫、赵累同时出来表态:
赵累:“我愿意在武陵当太守,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王甫:“我也愿意在武陵,守护这一方子民。”
听到两个人的话,徐坤点了点头:
“赵累,你留下任武陵太守吧。”
王甫有些失望,徐坤也没安慰他,而是直接跟他说出选择赵累的原因。
“武陵不比别的郡,仅有守护一方子民之心,没办法完成重任。”
“赵累比你多了一些锐意进取,你比他多了一些老成持重。”
随后看向赵累道:
“你的决心我看到了,但是十万人的温饱问题,还有跟五溪蛮共存问题,不是有决心就能搞定的。”
“我会在临走之前给你写一份详实可行的政策方针,你要按政策执行,确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形,不变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好基层干部,对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徐坤这一套小词给赵累干懵了。
这话也太带感了,这浅显易懂又包含道理。
这玩意谁琢磨出来的呢?
赵累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随后徐坤示意两人回到座位。
徐坤现在只剩一件事了,就是五溪蛮的问题。
五溪蛮又叫武陵蛮,就是专门指武陵这一片的少数民族。
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沙摩柯这支部落,足足六万人。
徐坤对待五溪蛮的态度很简单,愿意合作的,我们就是一家人。
不愿意合作的,我送走你们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