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坤想了想也行,反正孙尚香也没找到,肯定遇不上。
先洗个澡再说。
随即登上马车。
徐波本马车后跟随,那鲁肃居然直接拦停别人的马车。让徐波坐了进去,跟在徐坤身后。
正当要走时,那守卫突然跟鲁肃说道:
“那个人没有路引。”
“按规定......”
鲁肃直接给守卫一个大耳光:
“这是我江东的贵客,徐子厚军师!”
“要什么路引?”
鲁肃直接吩咐手下:
“把这个没有眼力见的守卫拖下去,打二十军棍!”
鲁肃擦了一把汗,差点就让这个坚守原则的守卫坏了江东的大事。
其实这个守卫很讲原则,但是有些时候,有眼力见更重要。
你没看鲁肃都连滚带爬的迎接,你还敢要路引。
那么究竟是原则重要还是眼力见重要呢?
答案是辩证的看。
需要讲原则的时候讲原则,需要眼力见的时候讲眼力见。
能做到这一点,在任何朝代,都能混的很开。
哪怕历史上的直臣海瑞,还得在《治安疏》里写一句: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
这就是既讲原则,又有眼力见的典范。
换个别人,上来直接就骂昏君无道,直是直了点。
原则也留下了,事根本办不成,还会落个身死的下场。
《治安疏》能称为天下第一疏,海瑞能被称为大明的道德典范。
能只是有胆量劝谏嘉靖那么简单吗?
政治永远是表达的艺术。
驿馆门口,鲁肃先下马车,亲自搬过来下车凳。
然后徐坤从另一个方向跳了下去。
鲁肃赶紧绕到徐坤那边说道:
“徐军师,我已经把驿馆里所有人都赶走了。”
“就怕打扰您清净。”
“您先去沐个浴,用个膳。”
“待我去禀报主公,明日孙将军定然亲自来迎。”
徐坤点了点头,这鲁肃礼数上相当周全。
就差给自己供起来了。
回头看向徐波,但见徐波都有人搀着下马车。
徐坤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驿馆很大,很空。
所有宾客都被赶走了,只剩下招待人员。
徐坤被带到一间屋子。
里面十分干净整洁,雾气腾腾的。
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