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的,但是什么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诸葛亮就怕真有不拿军纪当回事的兵,但是现在这些百姓只是希望自己的兵马永远在南江镇守,保护他们的安全,那这事就好办了。
诸葛亮对百姓拱手道:
“巴郡百姓,皆如南中百姓之苦,亮此次奉皇叔玄德公之命,领王师平定巴郡蛮夷。”
“南中之苦已解,但巴中有多少个南中一样的郡县啊!”
“亮已经下战书七封,邀请七路蛮夷贼首,在巴中会战,力求一战灭蛮,为解救巴郡其他百姓,为我大汉之威名,为我大汉之信义,亮岂有不赴约之礼?”
“请南中的百姓们放心,此战功成后,荆州必派兵马入驻南江,以及整个巴郡各县,定能保护巴郡百姓从今以后,不受蛮夷欺压之苦。”
听到诸葛亮的话,百姓们有些迟疑。
“一战灭蛮?七路贼首?这要是能做到整个巴郡都不用受蛮夷之苦了。”
“可是你们这些兵马,看着也不多啊,能打得过吗?”
“还是别去了,我们守着南江过日子吧,我们能养活的起你们。”
诸葛亮再次拱手道:
“无论能不能打过,亮都要去。”
“我既然已经下了战书,就没有退缩的道理。”
“诸位,请为我等让出一条杀蛮子的路吧。”
诸葛亮的话,让百姓们为之动容,白发老者带头说道:
“将军既然如此说,我等为将军让路。”
“但是将军且等一等,容老朽去去便回。”
说罢,那白首老头手拄着拐杖往城内走去。
看得出来,这白首老者在南江城中地位颇高,他不回来,城门的百姓谁也不让路。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这白首老者拄着拐棍归来,身边多了一位搀扶他的少年。
这少年也就十五六岁,黝黑的皮肤,满手的老茧,应是干农活又晒又累导致的,但是其目光十分清澈。
白首老者一路走的有些喘气,来到诸葛亮面前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们这些兵马实在是太少了,蛮子加一起至少是你们的兵马十倍以上。”
“这是我孙子,他父亲被蛮夷杀了,他两位叔叔也被蛮夷杀了,现在他是我周家唯一的独苗......现在就交给将军,带他上阵杀敌吧。”
诸葛亮有些迟疑:
“这可是您家的唯一的后人啊!”
“您怎么舍得......”
白发老者摇了摇头:
“只要巴郡还有蛮夷挥霍,我就没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