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
“确实看不太出来!”
……
怎么说呢?!
郑远桥脖子以下的部分,和刑罚者的影像,的确有些像。
但也不能肯定的说,他就是刑罚者。
因为影像里刑罚者的身材比例,相对都比较普通。
而郑远桥,本也就是普通身材。
像倒确实像!
但要达到刑侦学上,“匹配”的概念,就差了一点。
而且!
镜面很窄,刑罚者一步就闪了过去。
体现不出明显的步态特征。
这就很难办了!
“不过,真要说的话,其实也可以进行鉴定。”
沈庭之前看破案群里,技巧浮窗的时候,就发现有一项技巧,名为“人体计测”!
这是一项渊源悠久的刑侦技巧。
在19世纪末,由法国人类学家阿尔芳斯·贝第荣提出。
通过测量11个人体部位的数据,比如头长、手长、臂展等,建立个体身体数据档案,以此识别犯罪人员。
在指纹、dna等新技术普及之前,是重要的罪犯匹配手段,而且广泛用于监狱档案管理。
但由于精准度较差,人体计测,被后来的指纹、掌纹、声纹等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所取代。
而近些年来,随着指纹、dna等刑侦技术的传播,很多罪犯行凶时,都会作出规避。
人类学家则发现,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其躯体各部位的数值特征,是相关联的。
关键是和指纹一样,具备特异性。
而且,更难遮掩。
比如,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步态分析,就属于人体计测,动态测量方向的分支。
罪犯可以通过戴手套,轻松避免指纹的残留。
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修改日积月累形成的行走习惯。
所以!
人体计测,近年来重新被重视。
只不过发展缓慢。
因为人类学家只能确定人体的各个部位有关系,但具体什么关系,怎么进行计算,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系统提供的人体计测,倒似乎更加全面。”
“如果兑换这人体计测,应该能通过真武殿镜像,确定刑罚者究竟是不是郑远桥。”
不过!
人体计测,足足价值15个技能点呢!
沈庭现在一共也就18个技能点。
再加上目前这案情,真有必要兑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