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地看着他们,也不说话。
台下的人见赵凌没有回应,声音也是慢慢变小,最后终于不再吵闹。
淳于越也感觉到气氛不太对,正了正衣襟,俯首道:“陛下,请三思。”
稍稍冷静下来之后,淳于越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他与赵凌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多次暗中交锋,最后被彻底折服,他也在赵凌身上看到了儒家的未来。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亲自出城迎接扶苏意味着什么?
赵凌真的需要他们来提醒这种事情?
赵凌冷声道:“淳于仆射,扶苏乃朕的兄长,父皇尸骨未寒,朕尚未登基,扶苏无论如何也是朕的兄长,弟弟出城迎接兄长,有何不成规矩的吗?”
“这……自然没有……”
淳于越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敢情刚才他们说了那么多,赵凌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啊?
他都已经掌控朝堂了,赵凌是还没有正式继位,也正是因为还没有正式继位,更不应该亲自去迎接扶苏啊。
这是弟弟出城迎接兄长的道理吗?
可赵凌讲的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诸位博士这是还要坚持扶苏为长兄,朕应让位于他吗?”赵凌叹了口气,“朕在这个位置上也坐了两日,若诸位觉得扶苏比朕更加适合治理大秦,不妨直说,朕出了城门,只要扶苏想当皇帝,朕立刻就回三川郡,绝不与他争执。”
“当皇帝把朕的老本都亏里面了,如今想来,还是去三川郡当个君候更为舒适。”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淳于越和常奉府的博士们全都愣住了。
当侯爷更舒适?
赵凌说的是真是假?
淳于越稍稍愣神,连忙喊道:“陛下怎可有此心?臣听闻蒙武将军已将皇帝印玺交托陛下,也是始皇遗命,陛下万万不可辜负始皇重托啊!”
其余的人也连忙高呼:“陛下不可辜负始皇托付啊!”
不论赵凌是否想要当皇帝,他们看了近两日赵凌注释的儒家典籍,已经明白一个道理。
扶苏可能会用儒家,但他绝对不可能像赵凌一样以儒学教化万民。
扶苏仁德,但他镇压不住三大氏族以及其他的势力。
军方连蒙武都已对赵凌效忠,这个时候,赵凌若是撂挑子不干了,扶苏也未必能镇住蒙武。
再一个就是改变商君之法,扶苏有赵凌这样的气魄吗?
淳于越身为扶苏的老师,对扶苏是再了解不过的。
扶苏跟始皇帝政见不同,但他也深受儒家影响,孝道会使他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