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mi6总部,“深井”指挥中心。
冰冷的空气凝滞如铅。
m女士指关节敲击合金控制台的声音,笃、笃、笃,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缓慢而固执地夯在每一个情报官紧绷的神经上。
巨大屏幕墙上,代表“海鸥号”的光点如同一个顽固的污渍,死死钉在亚历山大港东锚地的电子海图上,旁边“例行维护,ais信号正常”的绿色标签闪烁得刺眼。
每一次闪烁,都像针尖扎在她冰蓝色的瞳孔深处。
“夫人,第三轮港口核查完毕,‘重型工程机械零件’报关单无逻辑漏洞,海关放行记录清晰。”
情报官的声音在空旷的空间里显得异常干涩,仿佛喉咙里塞满了数据流的尘埃。
“亚历山大港务局热成像数据比对完成,过去72小时引擎舱温度波动曲线符合最低维持功率特征,无异常峰值。”
另一名技术分析员补充道,指尖在触摸屏上滑动,调出平稳得近乎死寂的温度曲线图。
“通信过滤无收获。船员家属通讯均为日常琐碎——抱怨伙食、孩子生病、家乡的橄榄树……”
通讯监听组组长耸耸肩,语气带着一丝职业性的疲惫。
“喀土穆,‘鼹鼠’确认,萨姆-6核心部件转运进入军方3号库,全程在‘视线’内。”
来自北非情报站的信息简洁而冰冷。
一条条报告信息像冰冷的雨点,每一滴都在试图浇灭m女士心中那簇由喀土穆仓库照片角落金属反光点燃的疑虑之火。
水面信息完美无瑕,平静得令人窒息。
但她却有种窒息的感觉。
不对劲……
屏幕上那艘锈迹斑斑货轮的影像在固执地晃动、变形,如同水底蛰伏的巨兽轮廓。
那艘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一座等待爆发的火山。
宋和平,那个狡猾的东方人,他一定有后手!
可证据呢?
线索呢?
那该死的证据就像撒哈拉的沙子,从指缝中流走,不留一丝痕迹。
“雅格……”
她低语的名字在唇齿间几乎无声,带着一种连自己也不愿深究的寒意。
“你的技术壁垒,真的……坚不可摧?”
那丝源于无数腥风血雨磨砺出的直觉,像一根淬毒的丝线,顽固地缠绕着她的判断。
她必须行动,不能被动等待。
她拿起加密卫星电话,拨通了一个代号“沙暴”的号码。
“赛义夫将军。”
m女士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