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传统的好莱坞大片,网上有不少网友总结了一套标准的剧情和人物公式:
因为过去的经历颓废的白人男主,隐居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小镇上。突然有一天地球上出现了反派,官方人员全部失败,只能选择启用男主。
男主一开始总是拒绝,直到身边人也被反派伤害,这才同意出山。然后经过一系列枪战、打架、飞车戏份,赶在最后一秒消灭了反派,拯救了世界。
这期间在男主身边,还会有一个腰细腿长的官方身份女主、一个负责搞笑和吐槽戏份的黑人小弟,一个不爱说话、戴着眼镜的亚裔黑客,一个看起来满脸正气但后期时不时就会黑化的中年领导……
好莱坞的那些爆米花大片,十部里面几乎有六七部都是这个套路。甚至很多时候,剧情刚一开场,观众们就已经脑补完后面一百多分钟的剧情了。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种固定的套路,观众们虽然觉得有些腻,但也能看的下去。毕竟有帅哥美女、有惊险刺激的场面、有一看就花了钱的特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全球观众都已经习惯了好莱坞输出的这种“美式英雄主义”的风格,甚至有不少观众认为,动作或者科幻大片就得这么拍。
直到今年春节档,充满了浓浓“中式科幻”风格的《流浪地球》上映了。观众们忽然发现,过去积累下来的对电影剧情发展趋势的猜测,似乎不管用了。
就像有观众看完电影后,在网上发的观影评论一样——
【救援队队员刚子舍命救“姥爷”韩子昂,大家以为他后面必然会起到关键作用,结果刚走了没几步也跟着死了。
杭州发动机岩浆倒灌,本以为主角团要大展神威,在最后一刻登场力挽狂澜,从此被救援队刮目相看,结果两分钟不到直接宣布杭州地下城全员覆没。
电影的最终目标“重启苏拉威西转向发动机”,本以为这次终于能成一会了吧,结果主角团都还没到已经救完了,只留下队长王磊的一句“饱和式救援”。
还有最终的困局,男主刘启提出点燃木星方案,“小苔藓”moss表示七个小时前就已经有过提案了。
主角团又是冒死点火,又是全球广播寻求支援,还整了个世界人民大团结,热血沸腾的终于把发动机点着,结果同一时刻地球另外两处也亮起了橙色火柱。
甚至就是全片看起来最像美式个人英雄的“太空战狼”刘培强,在努力进入控制室的时候,同样也有其他宇航员在做相同的事。
一整部电影看下来,你说主角团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