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小说之王严鸿影> 第30章 芭蕾简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芭蕾简史(2 / 2)

客丰富的想象力的协助下,编舞师们创作出了浪漫主义芭蕾的双璧——1832年的《仙女》和1841年的《吉赛尔》,揭开了芭蕾历史上新的光辉一页。

为了向观众诠释一个来自天空之城的人,超自然的场景需要更轻巧的舞步,或者说动作的飘逸美。塔莉奥妮是第一个将脚尖舞蹈天衣无缝地融入浪漫主义芭蕾中的人。脚尖技巧成为她表演风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她之前,舞者们也会时不时地表演脚尖技巧以显示她们的实力,但仅仅被看作是一种做秀,她们并不能准确地解释这种技巧的技术原理。多数舞者在做脚尖动作时,肌肉都会鼓起,肩膀都会起伏。而塔莉奥妮则能毫不费力地呈现身轻如燕的脚尖艺术,被誉为“脚不沾地的仙子”。她的出现震惊了整个巴黎,维克多·雨果把她的双脚比作“会飞的翅膀”。由于脚尖舞技这种与重力抗衡的技巧实在太有魅力了,之后的女演员都追随她的步伐,尝试凭借脚尖的力量实现这一技巧。一旦她们学会脚尖舞蹈的技术原理后,她们便会成为顶尖的舞蹈演员,而男演员只能成为她们的陪衬。

法国芭蕾经过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后,由于时局的变迁和动荡而日益衰落。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俄罗斯逐渐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真正将俄罗斯芭蕾推向世界,并使之在世界芭蕾舞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它们是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芭蕾的三座高峰。特别是《天鹅湖》,至今仍被看作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俄罗斯也成为了天鹅的故乡。

与形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芭蕾相比,芭蕾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了三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芭蕾舞剧在中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正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到1958年中国第一次上演全剧《天鹅湖》,短短四年时间,中国芭蕾已然从童年期迈入了成熟期。中国芭蕾走上民族化历程的代表作是《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自欧洲浪漫芭蕾诞生以来,白色就是其主调。而在《红》、《白》两剧中,“中国红”成为主调,彻底改变了芭蕾舞剧的主色调,女主角的红衣就是革命的象征。两剧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舞蹈动作,如古典舞的“点步翻身”,传统戏曲的“翻滚扑跌”等。一方面是芭蕾舞蹈中国化,另一方面是中国舞蹈芭蕾化,芭蕾这种西方样式的艺术通过一《红》一《白》被中国人广泛认识,芭蕾的足尖也在中国站立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