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名叫莫箫笙。他的样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些,不能说没有魅力。一头又浓又密的黑发下,脸型方正,透着阳刚之气。一双沉思的眼睛明亮而坚定,漾出一种诚意,一旦注视你了,便对你坦诚相见,决不掩饰自己,而你的目光也无从躲藏了。他个头不高,但是肩膀宽阔,充满人情味。他年轻时就结了婚,夫妻间琴瑟和谐,算得上一门幸福美满的婚姻。遗憾的是爱妻早几年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这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他至今还没完全走出悲痛的阴影。
艺术成了他最好的精神寄托。他虽不懂得绘画,但懂得鉴赏。他是极出色的艺术鉴赏家。一幅杰作总能让他联想起最美好的事物。画里那些他钟爱的灵魂所激发的爱,都已亘古不变,超脱于时光的销蚀了。他如同徜徉在一座古老的森林,林中有的净是绚丽多彩的画面。有些画从遥远的地方漂洋过海而来,始于荒蛮的年代,但不失其温馨与神秘;有些画既亲切又贴心,就像他亲密的伙伴,其中每一个轮廓都使他想起悲欢离合的往事;还有些画是他见所未见的,匠心独具地从黑暗的微光中提取出戏剧性的效果。于是他敞开心扉接受它们,如同大地祈求甘露的滋润。他就是这样在孤独的生活中品尝着画里那令人愉悦的美感。他像传说中的隐士那样,沉醉在艺术的庞杂和饱满之中。
九月将尽的一个黄昏,夕阳从玻璃门外斜射了进来,在橘黄色的地毯上投下了一条浅浅的光带。箫笙正在应酬一对有意购画的夫妇,为他们讲解展品的艺术特色。男人面容冷峻,穿着得体,一副傲慢而志得意满的样子,商人的特点显而易见。他对艺术一窍不通,却总爱带着权威的口吻信口开河,只有天晓得他在胡扯些什么。女人面色红润,下巴肥硕,身材壮实而匀称,整个人显得高大而丰腴。她对绘画很感兴趣,但是远比不上她耽于幻想的兴趣。当她独处时,喜欢没完没了地画苹果,因为这样可以拖延她慵懒的休憩状态,继续做她的美梦。她总爱在外人面前称自己的丈夫是最有鉴赏力的男人。而那个“最有鉴赏力的男人”则称她是最有潜力的画家。箫笙提到了画里所蕴含的深意,但夫妇俩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只是不时提一些无聊的问题。当谈到价码时,他们就摆出一副正经严肃的面孔,说他们不想在这方面花很多钱。艺术虽然高雅,但毕竟不是必须的。言外之意,就是一幅画不如一块牛排来得实在。选好画后,他们又带着满脸的不信任,问这幅画是否真的会升值。箫笙说该画家目前正被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所看好。夫妇俩听后似乎满意了,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兴致高涨地离开了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