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人倒大霉。
林然家那老宅可不小,除了那几座著名王府以外,就数他家宅子了。
不然当初也不会……
反正说不清!
不多时,林然走了出来,双手捧着一张字条。
“陈主任,请过目!”
陈主任连忙站起身,双手接过。
紧接着,随行队伍中那位须发皆白的老专家立刻起身。
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块崭新的红丝绒布,郑重其事地铺在冰凉的石桌上。
随后,他戴上雪白的棉布手套,又从包内取出一个专业的高倍放大镜。
陈主任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的把字条放在红布上。
老者立刻俯下身,将放大镜凑到眼前,整个人几乎趴在了石桌上。
一寸一寸、一丝一毫的看。
质地、纹理、纤维、甚至是细微的尘埃颗粒。
众人不自觉的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
林然笑着摇了摇头,自顾自的点起一根华子。
纸,绝对是那个年代的纸!
字,也千真万确是那位副主任的亲笔!
这玩意儿,它就是真的!
至于那些扯什么“纸张太新”、“墨迹太亮”的时间论调,纯属外行扯淡!
只有刚入行的雏儿,才会用“新旧”来判断古董的真伪。
而这种浅薄的认知,坑的往往也正是眼前这帮自以为是的家伙。
鉴定古董,有几个真靠碳十四定生死的?
真正的行家,看的从来都是“特性”!
东西的材质、工艺、风格、细节,是否符合它所在的那个时代!
打个比方,满大街的袁大头假货,为啥行家一眼就能揪出来?
人家看的不是它埋地里多少年,看的是工艺细节!
民国的冲压技术、银质配比、模具磨损特征,跟现代高仿机器弄出来的玩意儿,能一样吗?
所以说,纸是民国的纸,字的副主任的字,那它就是真的!
用新旧来评判古董的,都是容易被骗的小白。
林然一根烟抽完,那老头还在鉴定。
主要就是看纸。
字迹已经鉴定过了,确实是副主任的。
现在唯一的悬念,就是这张承载着真迹的纸,是否也出生于那个烽火年代。
如果纸也对得上…那基本就是真的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终于,老专家缓缓直起身,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长长吁了一口气。
“这张纸,确实符合那个时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