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那片血河。可如今归来,我却带着满身镇界之权。”
“这份重,不能惊扰他们的宁静。”
赤焰缓缓点头,眼中却有些不解。
楚宁伸手轻抚焚炎谷口那座岩壁。
那里有一道细小的印痕,是当年青璃将尾巴甩出时在石上烙下的,如今已被风雨侵蚀得几乎看不清。
“这道痕,是我们命运的起点。”
他长袖一挥,周身魂息收敛,一步踏入山路。
“走吧。”
二人踏上归路。山风带着焚炎余热,从他们身后拂过,宛若旧命已尽,新愿初燃。
青阳县,春风初熙,山水如画。
昔日那条破败的官道早已重修,石板平整,街巷焕然。老榆树下有孩童追逐打闹,沿街商贩高声叫卖,百姓笑语盈门。
再不见当年王家横征暴敛时的愁苦与沉默。
楚宁与赤焰并肩行至县城口,无人识得他已为一品阁主,只见他青衣掩身,气息如凡。
赤焰则束发着甲,虽貌似青年,却周身妖焰暗伏,压得周围空气隐隐灼动。
楚宁缓步前行,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街景,低声道:
“当年王家被我一刀断根,那批抄没的金银,我设‘青阳赈济司’,命县衙一一分还于百姓。如今这条街头街尾,不再沉默了。”
赤焰偏头看他,鼻翼轻轻翕张,仿佛感受到城中孩童的欢笑气息,忽而问道:“阁主对凡人之善,何以如此在意?”
楚宁淡声答:“因为我,亦是凡人中来。”
他目光一转,遥望城南,道:“走,随我去赈济司看看。”
昔日王家在青阳县南门一带扎根最深,尤其那座“王家当铺”,以放高利贷、逼债夺屋出名,百姓闻之色变。
可如今走到旧址前,却见原本黑漆漆的牌匾早被拆下,替代的是两座三进庭院——粉墙黛瓦,门口各挂一匾,一曰“青黎义塾”,一曰“宁书学坊”。
孩童琅琅书声自院中传出,稚嫩却整齐。
楚宁脚步顿住,眼神微动。赤焰看着两道牌匾,略带疑惑:“这名,是不是为你起的?”
楚宁看着门口那群正在朗读《修身策》的少年学徒,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他记得很清楚,那年,他带人抄没王家金银,送往县衙时,只留下了一句话:
“这些钱,本就不该出现在王家的金库,而该存在百姓的碗中、书中、命中。”
县令冯通海感叹道:“楚姓少年,魂印初铸,挥雷斩恶,青阳有义士。”
他淡淡一笑:“如今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