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部的稿件,简直多如牛毛。
周硕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想在这些海量的文人墨客中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实说,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袁枚的《苔》、纳兰容若的《长相思》、郑板桥的《竹石》,别说是在现代社会,就算是放到高手如云的古代,那也是其中出类拔萃的存在,足以流传后世。
如果他是某所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如果他是有名的评论家,如果他是某个单位的退休老干部,如果他是个很有名的明星……他这几首诗很容易就能发表在《诗刊》上。
但他只是个一个籍籍无名的高中生而已。
虽然周硕在武侠界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但这种最近才声名鹊起的新人,在《诗刊》面前还是不太够看的。
他们根本不会在意。
这三首诗,还未必足够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
最后,苏述学苦笑着说:“我也知道希望不大,但这三首诗的水平确实很高了,我还是想着帮你试一试,万一刊登了呢?”
“能在诗刊上刊登作品,到了高考的时候,那可是能申请特长加分的!”
宋启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苏述学的说法:“也是!特长分可是能加整整10分呢!就算只有一点希望,咱们该投稿还是要投稿!”
宋启明在阅卷的时候也是看过周硕这三首诗的,他对这三首诗的水平当然也是肯定的。
至少,他自己和身边的人,还没有谁能写出这种水平的诗。
周硕听完苏述学的解释,也明白了苏述学和宋启明所说的“不容易”的意思。
总而言之,周硕拿出来的这三首诗的水平,是达到了《诗刊》的刊登标准的,水平甚至比上面的大多数作品都还要高。
但这三首诗的水平,还没有高到能让《诗刊》破格刊登一个高中生的作品的程度。
周硕想了想,然后对苏述学说:“额,苏老师,其实我还有一首诗。”
“嗯?还有一首诗?”苏述学好奇的问,“你以前写的诗吗?”
周硕不好意思的说:“其实这首诗也是我这次期中考的时候写的,这次期中考创作题的题目不是‘试吟咏一物’吗?我看见题目第一眼构思出来的其实并不是《竹石》,而是另一首诗。”
“只不过这首诗太长了,创作题那个区域可能写不下,而且后来我发现这首诗可能不是那么贴合题意,就没有写出来,才构思了《竹石》这首诗。”
宋启明听得目瞪口呆,而苏述学就要淡定得多。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