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校场,此为赵晗遴选精锐的最后一站。
数千名厢军列阵如林,枪戟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芒,晃得人睁不开眼。
赵晗立于点将台上,目光如刃,缓缓在众厢军身上扫过。
一旁的赵宗全始终保持着谦和的笑意,看不出丝毫的不满。
“本官奉旨遴选精锐,充入骁骑营,能开三石弓者,出列!”
大周武选素以弓马定高下。
一石约为一百二十斤,寻常兵卒大都使用一石弓,能开二石弓者已然可称为精锐。
至于三石强弓,非臂力千钧者不能驾驭,历来是选拔猛士的铁则。
裴虎上前一步,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校场上回荡,“骁骑营每月军饷五贯,战时双饷!”
“入选者即刻可得十贯投军银,全家免徭役,若立战功,更可赐职田!”
“五贯?!”站在一侧的赵策英眉头紧蹙,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佩剑。
要知道,大周禁军每月的军饷不过才二贯,这待遇竟然翻了一倍有余。
校场上顿时骚动起来,士卒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不多时,已有三十余人稀稀落落地出列。
这些汉子个个虎背熊腰,手臂粗壮,虽人数不多,却自有一股剽悍之气扑面而来。
裴虎抬手指向最右侧的一名兵卒,“你,上前试弓!”
话音刚落,只见他大步上前,拿起一张通体漆黑如墨,弓身缠着牛皮,弓弦粗如拇指的三石弓。
“吱呀——”弓弦缓缓张开,直至满月。
赵晗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禹州这个地方,果然卧虎藏龙。
“好!记名骁骑营!”裴虎高声宣布。
紧接着,其余兵卒依次上前试弓,最终有二十三人通过考验。
赵晗负手而立,待众人试毕,沉声道:“弓马娴熟者,未必能征善战。”
“接下来,校场演武,胜者留,败者去!”
校场一侧,沈从兴压低声音道:“我已经打听清楚,是边境战事吃紧。”
“这位赵大人在文武百官的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练出一支能匹敌西夏铁骑的精锐之师。”
“难怪如此不惜血本,五贯月饷,十贯安家银。”
“这般重赏之下,怕是要把各州府的骁勇之士都网罗殆尽。”
“官家竟然如此信任他。”赵策英目光凝重,忍不住长叹一声。
禹州地处京畿要冲,与汴京不过一日的马程。
他们这些年来如履薄冰,从不敢有任何出头冒尖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