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汇报的,乃是五军营中的一名经历,负责案牍、文移等事务。
从这安平军的名字便可以看出来,成立这只军队的意义所在。
英国公张溶端坐在书案之前,他年近七旬,一身戎装,须发皆白,可却依旧显得孔武有力。
自张辅协助永乐皇帝奉天靖难被封为英国公以来,自他这里已然传袭到第四代。
英国公世代执掌三大营,可以说是勋贵之中,最受皇家信任的。
近来,张溶的眼眸中似有一些疲倦,可他听到经历的汇报之后,猛然抬头眼神中竟有一些神采。
“还真给那小娃娃说中了?这些法子竟然真有用?”
经历则是恭恭敬敬地说道:“非是那张士元之法有用,他不过是零星提了几个点子,说得含含糊糊,也不太详尽。而今流民之祸,能有如今这般局面,全仰仗公爷您运筹帷幄。”
“诶~”张溶板起脸说道。“莫要恭维于我,古今多少能人异士,可能够有此缜密巧思的又有几人?不消说这城外流民之处置,还有城内瘟疫之防治,这小子都可以算得上的可圈可点,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布置周密,且富有条理,实在看不出是个少年郎。”
经历笑了笑顺着话头说道:“看起来公爷对这张士元,印象很是不错?”
“我非是对他看法不错,我乃是对他之办法看中。”张溶感慨说道。“近来几个月,大头瘟来势汹汹,多少黎民百姓因此而惨遭瘟疫屠戮,百姓皆是我大明的子民,若他们不好过,便是动我大明的根基。
我张家世受皇恩,与国同休,并不偏颇于谁,谁对大明朝好,那我便帮谁。”
如英国公这般的勋贵,乃是最为维护皇权和大明朝安危的一群人,大明朝兴则他们兴,大明朝亡则他们也没有苟全的道理。
历史上的历代英国公也没有违背皇家的期望,崇祯年间第九代英国公张世泽,也是在抵抗李自成围攻北京之时而战死。
经历有些惊讶,不免赞叹说道。
“国公爷一片忠直之心,实在是令人敬佩不已,若天下臣子皆如国公爷这般,想来我大明朝也能够吏治清明,海晏河清了。”
张溶脸上却露出一丝嘲弄:“忠直之心?若朝堂之上人人如此,便不会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动一些歪心思了。”
“国公爷是说”经历吓了一跳,不再敢说下去。
张溶却是板起脸来说道:“前几日让你查流民中擅传流言之事如何了?”
经历赶忙汇报说道:“卑职已然差人混迹于流民之中调查,诸如那王半仙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