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晋商们的视角来看,西山藕煤产量逐渐减少,那是一件能够笃定的事情。
这一点不单单可以依靠古籍、府志来佐证,一些历经几十年的老商贾,也同样能够证明。
西山水脉丰富,开采煤矿断断没有持续性的道理。
然而,他们还是小觑了绞盘、舆车等各类器械的作用。
这一个月来,为了放松晋商们的警惕,张允修暗自下令将每日出窑的藕煤截留半数。
一车车本该运往京城的藕煤,悄然被囤积在西山工坊的地下仓廪之中,亦或是被送到了运河上的货船上。
工坊内,工人们成日里开采煤矿,却对于整体开采量没有个概念,只觉得开采时候越发困难,好不容易开采出的窑洞转头便渗水。
殊不知,因为工人们技艺的提升,加上越发熟练地使用各项工具,西山的生产效率几乎每日都在提升。
渗水危机确实严重,可依托着绞盘和舆车,还是能够极大缓解压力。
一直到最近,西山工坊煤窑的产能才逼近极限,积水缓缓渗出,再投入人力去清理,藕煤的生产量便要受到影响了。
赶在这之前,“蛟龙戏水”终于是横空出世了。
这款汲水神器,便是为解决问题而来。
而留下这十日的缓冲,便是张允修收网,并从晋商手上吸取银子的最好时机!
这些晋商,不是想将藕煤炒高市价,以藕煤的稀缺性,来囤货居奇,牟取暴利么?
所图的,便是西山产量进账,跟不上所消耗的银两,自己的资金链会断裂。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月藕煤的产量,并不是西山的最高值,而是从今往后的最低值!
喜欢炒藕煤,喜欢囤积?
那本公子便砸盘给你看!甚至还能够源源不断的砸盘!让你们亏得底裤都不剩!
这“货殖之学”古来便有之,可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即便是晋商们深谙“低买高卖”的商道精髓,哪里能够比得上张允修这个熟稔现代经济规律的后世人?
经济学,可以说是在古代,后世人为数不多能够碾压古人的领域了。
五日后。
晋商会馆。
范永斗看着最新提上来的账本,不由得紧紧皱起了眉头,他瞪着那一名账房,颇有些愠怒地说道。
“近来几日,京城内外藕煤价格为何降低了?我不是说过了,藕煤价格一定要咬死在八十文左右,低一点都不行!”
账房先生打了一个寒颤,丝毫不敢有半点顶撞,他结结巴巴地说道。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