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b营的半数人口都是在职军人,普通居民,以及医疗所这种隶属官方的机构,简餐的标准都是跟着部队的伙食走的。
夫妻俩做的小餐馆生意,其实不能算是真的餐馆生意。
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就是靠从军部食堂低价回收一些多余的餐食,平价卖给有需要的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基地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尤其是拖家带口,家里有老人或者小孩的,额外多出来的食物需求,就只能自己找渠道购买。
当然,基地也有给老人和小孩,以及残疾人等无能力者的基本补助。
但是对一个成年人而言,每天两份简餐的量,大概也就只能吃个半饱,基本补助的供应量更是在这个标准之下。
如果家里没有超凡者,不是军人,也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又没有能力出基地参加畸变者清除任务,很可能就是今天吃饱,明天挨饿。
……
最近一个月,部队的伙食明显比前两个月好了不少。
有好几天的配菜,放了少量的新鲜蔬菜。
这些人自然不知道,他们吃到的这些蔬菜,都是楚瑶的外公外婆和蒋浔光的父母,在“摇篮”里勤勤恳恳种了四个月地的成果。
刚到第三基地那两天,楚瑶还抓了自己的三个小队当壮丁,进“摇篮”里给她把剩余的地都犁了一遍。
把从秦北村挖来的果树,松树,竹子,茶树……能种的,基本都种了一圈。
短期内,可能产出不多,但是供应楚瑶的研究所绰绰有余。
像是绿叶菜这些高产的作物,多余吃不完的,她都是一半卖给祁璟,一半放在“摇篮”上售卖。
巡逻队隶属军部,圆脸巡逻员和他身旁的那名巡逻员,是在军区食堂吃了午饭过来的。
之所以来小餐馆,一个是夫妻俩为人实在,卖的简餐分量比别家足。
另一个则是,两人的大儿子,曾经是盛海军区副营级别的军官。
在基地建立之初,因为一次城区民众撤离任务,不幸在任务途中牺牲。
他们这些人也更愿意照顾,像他们夫妻俩这样的烈士家属。
圆脸巡逻员跟老板娘尬聊了几句,感觉时间差不多了,跟身旁的巡逻员,和一直没做声,安静坐在一边的小吴,使了个“回去”的眼色。
“那啥,嫂子,我们就先回去了,家里还等着我们送饭。”
老板娘忙起身,脸上堆满笑容,把三人送到门口。
圆脸巡逻员刚抬起手,道别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见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