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胡三公在绩溪的名望确实高。
虽然金紫光禄大夫只是个散官儿,可那也是天子近臣,而且是清贵之流,在士林之中风评极好。
身居高官,又乐于帮助族人邻里,为家乡兴办学社,修桥补路,完全当得起德高望重四个字。
后世很多人看到兴办学社,总觉得并没什么。
但要知道,后世教育已经普及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因为在这会儿,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教书先生少,且束脩极贵,普通百姓根本上不起学。
寒门难出贵子,一是世家门阀把持朝政,二就是没几个百姓舍得供子女进学。
此外笔墨纸砚书,哪一个不花钱,哪一个便宜?
尤其是书籍,一户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不吃不喝攒下的钱,都不一定够买一本书。
这样的情况下,九成九的百姓大字不识一个,能识字算数,便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辈子都吃喝不愁,不必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可以寻个体面的差事。
正因如此,兴办学社,免费供乡里孩童进学,那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整个绩溪县,谁人不念着胡三公的好?
当胡三公杵着拐杖,与刘靖一同乘坐牛车,在县城内的几个坊市走了一圈,表示自己将出任县令,又说了一通刘靖的好话后,绩溪县百姓原本惶恐不安的心,渐渐变得平静下来。
这就是胡三公前半辈子积攒下来的名望,所带来的效应。
就在刘靖请胡三公稳定绩溪县城的人心之时,王冲率领的前军已经驻扎在昱岭关。
尽管他十分担心刘靖,但此刻也只能按捺心中焦急,老老实实等待顾全武大军赶到。
否则,凭他们这点人去打昱岭关,没有丝毫胜算。
五里之外的昱岭关,关广通高两丈四尺,关门高一丈八,阔两丈,城洞深两丈有余。
关墙向两翼山脊延伸,如一道壁垒,卡在两山之间。
只有一条崎岖的官道,一路蜿蜒向下。
昱岭关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末年,是歙州的山越人为抵御孙权所修建。
若说绩溪是歙州之门户,那么昱岭关就是门锁。
开了锁,才能推门。
然,铜锁虽小,可若无钥匙,强行打开也需费一番功夫。
陶敬昭站在关墙之上,神色阴沉,居高临下的俯瞰远处军营。
他已经收到父亲撤军的命令。
待大军从仁里军寨,沿徽宁古道进入宣州后,他再率军撤离。
撤军!
可……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