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杨吴前军已入过伏牛岭,距仁里军寨不足二十里!”
城楼之上,一身山纹甲的刘靖听到传令兵禀报,沉声道:“再探再报,传我命,令仁里、龙川两处军寨的守军撤回。”
仁里与龙川军寨的作用,是勘探敌情,抵挡敌方小股部队。
面对三万大军,两处军寨会被瞬间碾成齑粉。
继续留守,与送死无异。
“得令!”
传令兵应下后,快步下了城楼,骑马狂奔出城。
一旁的庄三儿看着城外横七竖八的壕沟与寨堡,神色敬佩道:“不曾想监镇竟还藏着这一手,有此寨堡,定叫陶雅无功而返!其实俺觉着,这寨堡战术应该用在北边,应对骑兵有奇效,拿来对付陶雅,着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作为一名百战老兵,旁人看不出门道,他却能看得出来。
“你说的不错!”
刘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寨堡战术创立之初,就是为了应对西夏的骑兵。
西夏骑兵来去如风,尤其是铁鹞子,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每每野战之时,都让宋军吃够苦头。
正因如此,寨堡战术才应运而生。
寨堡战术配合铁桶大阵,极大限制了西夏骑兵的灵活与机动。
骑兵一旦失去了最关键最重要的特性,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庄三儿嘿嘿一笑:“刺史要是让俺说出个道理,俺说不出来,只是打了这么多仗,眼见这些寨堡,脑中自然而然就冒出这样的念头。”
这就是百战老兵的经验了。
刘靖缓缓说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便知。能否挡住陶雅,打过才知道。”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北宋末年的战术拿到现在用,具体效果如何,还需实战检验。
尽管他已经提前演练了数遍,可操演是操演,实战是实战,到底还是不同的。
可惜火药的威力不如预期,否则制作上百个炸药,根本不需要守城,直接出城野战,一波就能将陶雅大军打崩。
说起来,也不知道山寨里如何?
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刘靖开始做最后的战前巡视。
随着仁里、龙川两处军寨的士兵撤回,绩溪县的守军足有四千二百之众,刘靖给每一处寨堡内,安排了百名士兵以及五十名民夫驻守,又命柴根儿、牛尾儿各领一支五百人的机动部队,随时驰援。
余下的一千三百士兵,则留守绩溪县城,充作后备役。
刘靖没有指挥过守城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