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年纪大的会疼人,回到家中给你伺候的舒舒坦坦,若是娶个小的还得时时哄,不够烦的。”
“还有这般说道?”庄杰一惊。
余丰年得意道:“那当然。”
看着两个新兵蛋子在自己跟前讨论女儿,刘靖心下只觉好笑,应道:“行,待回了郡城,我帮你留意着。”
余丰年欣喜道:“多谢刘叔。”
刘靖叮嘱道:“给你二人的赏钱别乱花,往后娶妻生子,顶门立户,样样都要花钱,须知钱到用时方恨少。”
“俺们省的。”
感受到刘靖的一片苦心,两人齐齐点头。
“去吧。”
刘靖摆摆手。
“刘叔俺们先走了。”
目送两人离去,刘靖又去慰问了一番赶来的逃户们。
“监镇。”
“见过监镇。”
“……”
见到刘靖前来,一百余逃户纷纷出声,看向他的目光中除了敬畏之外,还有浓烈的感激。
因为刘靖没有放弃他们,甘愿费这么大劲儿,也要把他们带来歙州。
如此举动,让这些逃户心中如何不感动。
刘靖心知,经过这一遭,这些逃户将会对他死心塌地。
而之所以不惜耗费粮食养着他们,并将他们带来歙州,自然是有其用处。
其中一部分,原本烧制了大半年的石灰窑,做了大半年的煤球,属于熟工,以他们为骨干,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将蜂窝煤生意重新支起来。
而余下的人,则可以安置在深山之中,制造火药。
光靠妙夙一个小道童,能造多少火药?
几个月下来,才造了五百多斤。
五百多斤够干啥?
当大炮的催发火药都打不了多少发。
想要大规模批量生产,水流线模式少不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工。
而这些逃户,就是最好的人选。
他们是外来者,如水上浮萍,无依无靠,唯一的依靠只有刘靖,更容易拿捏掌控。
最起码,他们比刘靖从歙州当地招的人要靠谱许多。
当然,制造火药是个危险的活计,刘靖也不是黑心资本家,不会亏待他们,好吃好喝供着,让他们衣食无忧。
慰问了一番后,刘靖重新回到公廨。
刚在公舍坐下,就见胡敏兴冲冲地快步走了进来。
一进门,胡敏便兴奋地禀报道:“刺史英明神武,神机妙算,下官按照刺史交代的,让私盐贩子与下山的逃户去游说,果真效果拔群,短短几日时间,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