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在刘建国的想法中,整个车间要形成一个流水线,从零件胚体的锻造到最后的精加工要一步一步来。
中间留六米左右的过道,一是走人,二是运料。
只是可惜的是,现在没有行车,要不然加工效率肯定会更高,人力毕竟有限。
想到行车,刘建国脑子里又冒出了新的想法。
行车这玩意在技术上并不算多难,只是这年头缺少大载重的吊机,就算生产出来,也不好安装。
不过,大型行车不好安装,小型行车如果能够应用在厂里似乎也能大大的提高厂里的生产效率。
将这想法记在心中,刘建国继续和师傅商量设备的安放问题。
两人蹲在七号仓库门口,坐在地上,也不嫌脏。
一边抽着烟,一边在地上绘制示意图。
不过没等两人商量完,外出宣传的一部分人就带着十几个人回来了。
看到只有这些人,刘建国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
要是在后世,一个车间十几二十个人是完全足够的,毕竟后世车间的加工仪器大多是自动化的,工人只是操作者。
但是这个时代不一样,特别是和毛子闹掰之后,华国的工业化其实还退步了一些,至少那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坏了之后没办法维修了。
ps:看到这里的读者老爷能顺手点个催更吗?
如果喜欢这本书的话,求一个为爱发电可以吗?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作者不善言辞,前面章节几乎不求什么东西的。只是这本书的数据下滑的厉害,感觉很快就没人看了,可怜可怜作者吧!!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