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校园之内的场景,光是范围就比其他人的要大很多。
走在路上的学生,也有着不输给林御用记忆重构的涢都终须的那些学生的鲜活度。
这种数量的“鲜活路人”,是其他人的记忆之中所没有的。
而且……
其他人的记忆林御一进去,就能感受到某种“氛围”。
千幻的温馨、班杜拉的压抑、白沙的喜悦混杂着无奈。
但是,此刻已经置身于左悉的记忆里,林御却感受不到左悉记忆的“基调氛围”。
就好像……
左悉的这一段记忆是如实的、客观的储存在她的脑海里的一般。
记忆是主观的、必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人的脑子里是很难没有偏见地储存一段记忆的。
只有林御自己在观察他人、作为自己“表演素材”的相关记忆有这种特性。
但是左悉并不是演员,她很明显不需要表演。
而且,这段记忆应该也不是她观察到的、而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
不过考虑到左悉的职业是作家、而且是畅销书作家,林御隐隐有所感觉。
“难道,这家伙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当做了写作素材吗?”
带着这样的揣测,林御很快就找到了左悉所在。
……
放学后到晚自习前的时间。
蓉城蜀大附属中学的高一六班今日下午最后一堂课是从不拖堂的地理,放学铃声一响起、学生们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教学楼。
或是去食堂、或是回家吃饭、或是去小卖部、或是去社团活动、或是去打球——总之,各有各的去处。
十分钟之内,整个教室就变得空荡荡的了,只剩下了左悉一人。
第二学期已经快要结束了,左悉依然没有交到朋友。
甚至连同班同学在路上碰到了,都不会打一个招呼——在这个班级、这个学校里,她好像是透明的背景板一般。
不过,这对左悉来说倒是早就无所谓了。
“总比初中的时候要好。”
左悉想道。
她不打算去吃晚饭,学校食堂并不美味、校外的小吃街又不健康。
今天摄入的热量已经足够,更何况时间宝贵,左悉现在更想要去摄入一些“精神食粮”。
她从抽屉里拿出这个月文学社新印出来的月刊样本。
蜀大附中虽然是重点中学、教学任务自然抓得很重,但却并不是一所只有无休止高压的学校。
相反,这所中学作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出名的模范学校,素质教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