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很快,关窍稍微想想就能想通
“看来顿悟也分大小,像这种就是【小顿悟】.”
小顿悟也不错,孟传知足了。
回神,他继续练拳,熟练度在飞速提升。
作为二流拳,其中自然存在着不足。
土载四象,是以土行承载其余四行,却因土性过滞,导致其余四行灵动不足。
生克缠丝,明合五行生克之道,但拳路黏缠导致五行转换僵硬,遇强则颓。
孟传轻松发现二者缺点,因此日后破限也容易做到,改良即可。
他之所以找这两门拳来练习,便是为了日后,【五蕴乾坤法】的融会贯通做准备。
前阵子又请教了祁道人一番,孟传得知武学融汇贯通的必要条件。
除去掌握的相性武学圆满无漏,以及融汇时的那一丝灵感。
还需将相关拳理,彻底吃透,使不同拳法的气血运行轨迹,能在经脉中自然衔接。
随着灵息拳趋于破限,他冥冥之中有所感悟。
单靠其与乾坤法两门,只能做到融汇。
无法“贯通”。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样创造出来的武学,不足以让【五气朝元】,再次焕发生机。
因此,他还需要学习其他五行俱全之法,以填补体系完整。
孟传特意挑选这两门同源拳法,正是看中它们与【五蕴乾坤拳】的同一基底特性,更有利于日后的融会贯通。
好像用不同方言,讲述同一个故事。
无论如何,只要是五行之法,最终都会回归五气朝元的核心框架。
结束打拳,孟传看了一眼暴涨的熟练度,心中思忖:
“这两门拳,我练起来也就比三流拳慢一点儿,最多两月即可破限。
在这之前,灵息拳十有八九能进境破限。
到时候就可以尝试,这三门拳和五蕴乾坤的融汇贯通了。”
至于创造时的那一丝灵感怎么找,自然得靠晨昏启慧了
现在虽然不见太阳。
但寒冬过后,早晚会春暖花开。
随着离新年越来越近,离家较远的师生,都已经选择提前离校。
骊山上,有些空荡荡。
除去不回家过年的,以及本地人还留在校内修行,其余大多数都已离开。
食堂内,孟传吸溜着面条。
望向四周大多数的空座位,还挺感慨。
对面,杨校长方才从魔巢中归来,和他一道吃饭。
两人都能靠着吸风饮露,维持身体机能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