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我在俄国当文豪> 第93章 作为贵族的托尔斯泰(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作为贵族的托尔斯泰(二合一)(1 / 6)

当《现代人》杂志的最新一期开始售卖之时,米哈伊尔此前的小说以及和涅克拉索夫一起发行的文集,并非说已经完全没有了水花。

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文学这种东西往往才是最需要时间来发酵的东西,很多文学到底值不值得看,往往是要以三五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为尺度,或许才有可能展开比较公正的评判。

它让很多盛行一时的作品沦为风中的一粒尘埃,再也无人在意,同样也让寂寞了无数时光的作品,愈发显现出它难以磨灭的辉煌。

米哈伊尔的运气不错,因为别林斯基的大力举荐,他得以一上来就站到了俄国文化中心这个位置上。

不过在这个年头,由于印刷和运输的艰难,即便是身处同一个国度,有些东西想要传播开来依旧需要很多时间。

因此即便米哈伊尔在圣彼得堡的文化圈可以说是已经打出了名声,但在离圣彼得堡有一段距离的莫斯科,也只能说是刚刚为一部分人所熟知,而且即便熟知,对他的评价相比较于圣彼得堡可能还要来得更加糟糕一点。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其实还是新都与旧都,新思想与旧思想的较量。

其实从地缘政治因素来考虑的话,定都莫斯科要比圣彼得堡更有安全保障。

原因则是莫斯科深居内陆,有着宽广的战略纵深,这也是后来为何那个新生的国家要迁都莫斯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在那之前的话,彼得大帝为了便于对外扩张以及更好向西欧先进国家学习,加强经贸往来,于是选择另辟蹊径,在圣彼得堡定都。

在此基础之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文化圈子。

圣彼得堡源源不断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市民社会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仅是这里的贵族在生活方式上全面效仿欧洲,就连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以及市民们的生活方式也更西化一些。

至于莫斯科,作为旧都,它在文化上则是更加强调东正教传统和民族认同,并且非常看重俄国的村社制度和古老的宗法制社会。

简单来说,圣彼得堡更城市一点,莫斯科更加乡村一点,圣彼得堡西欧派人士更多一点,莫斯科斯拉夫派人士更多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真要说的话,即便米哈伊尔发的那些作品在圣彼得堡就已经受到了很多批评,但在莫斯科这边,尤其是在莫斯科的贵族上流社会里边,那真是看一眼都觉得浪费时间,就算耐着性子多看了一点,所引起的也只有嘲笑罢了。

正如托尔斯泰在他的回忆中写到的那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