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都有的习惯,娜佳听了也就是听了,最多就是跟米哈伊尔讲讲这些事。
而在喜欢这首诗歌的人当中,有一个人也让娜佳感到既开心又意外,那就是她那个某种意义上比她父亲还要老派的爷爷,作为曾经参加过1812年俄法战争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功的老将,他的存在才是丹尼列夫斯基家有如今的权势和地位的根本。
尽管向来都是文艺绝缘体,但这首诗在他那里似乎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一连几天念叨了好几次这首诗歌,并且又开始追忆曾经的那段辉煌往事。
这些事情虽然在娜佳还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无数次,但现在的话,娜佳依旧对这些事情展开了记述,毕竟作家不是都需要很多素材吗?
米哈伊尔似乎也对这些素材很有兴趣,而有了这些素材,那么估计要写的信还有很多很多,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天。
这位十七岁的姑娘想着这些事情想了许久,想着想着,家里的女仆也终于敲响了她的房门,不一会儿,最新一期的《现代人》便出现在了她的手中。
或许是因为前面关于那部连载的长篇小说的反响很是热烈,亦或者是作者真的注意到了读者们对他的热切问候,总之长篇小说的篇幅相较上一期确实增加了不少。
这一行为无疑会让很多长篇小说的读者眉开眼笑,就连远在莫斯科的那位十六岁的高傲贵族少年,都是露出了平日里很难见到的愉快神情,姑且是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至于娜佳,她则是更加关心一次性发布这么多会不会让米哈伊尔接下来很有压力,以至于又要埋头工作而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而除此之外,她也是期待起了后面的内容。
上次的故事分别留下了两个悬念,一个是一个身世不明突然死去的老人,另一个则是一位诚实善良的管家蒙受了不白之冤,一怒之下准备进城跟一位公爵打官司。
而这一次的部分,直接就是接着上一部分的故事开始写了:
“就这样,伊赫梅涅夫全家搬到了彼得堡。我就不来描写我与娜塔莎久别重逢的情景了。在这四年中,我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她。当然,每当我想起她的时候,我自己也不完全明白我当时的感情.”
看到这里,这位姑娘难免有些走神,因为看这个意思的话,“我”其实对跟我一起长大的娜塔莎怀有爱恋的感情,而文中的“我”又难免带了一点自传色彩:
“就在这时候,在他们到来之前不久,我完成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就是从此开始我的文学生涯的那几篇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