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于米哈伊尔的故事正在发生的时候,他身边的朋友们自然也各有各的生活,并且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滋味。
而对于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他最近的这段生活实乃苦涩和烦恼居多。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在出版后,为他带来了声誉的同时,也遭受了各界的猛烈攻击,最主要的批评主要针对它的啰唆和冗长,再有就是对果戈理的在风格上明显的模仿。
好在是有别林斯基评论的力挺以及其他朋友赞扬的长文,总得来说还是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由于他的敏感性格和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傲慢口吻,总是会不自觉地给他带来麻烦。
这样的表现即便在圣人的团体里都会带来麻烦,更不用说在那一群年龄不算年轻,仍要通过竞争获取公众关注的,同样有自己的虚荣心需要满足的作家们。往往更加容易刺激到他们的神经。
类似的遭遇米哈伊尔倒也遇到过一点,不过米哈伊尔向来表现得非常谦逊,同时他急速飞升的速度简直让那些内心对他可能有点意见的人目瞪口呆,到了最后,那点小心思小意见自然是随着米哈伊尔的成功而烟消云散,甚至有可能转化为一种更加猛烈的崇敬。
简而言之,被米哈伊尔给秀麻了,嫉妒都来不及嫉妒。
不过在老陀这里,因为他的性格和表现,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众人对他展开排挤和迫害。
好在是当老陀展现出这一点的时候,米哈伊尔在别林斯基他们这个圈子里已经有了不小的威望,一方面他在老陀那里有影响力,能让对方稍稍表现得没有那么傲慢,另一方面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圈子内有些人的行动。
这些因素综合下来,总得来说还算相安无事,但大抵还是因为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今当米哈伊尔不在聚会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有些不愿再跟小组内的有些人待在一起。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老陀自身的一些问题,某种程度上也跟他的那位朋友格里戈罗维奇有关,这位青年在热心推荐老陀的作品的同时,也是一个爱在背后说别人的事情的人,他背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他一切所作所为告诉大家,所以有时候,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对他生气了。
于是慢慢的,因为各种因素的缘故,原本热情参加小组活动的老陀,多多少少对这件事冷淡了不少。
真要说的话,对于这位离群寡居,除了施德洛夫斯基和哥哥以外,没有过什么朋友的人来说,圈子里的一切其实都很亲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