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之,都不白来嗷!
两位大作家的争论颇为精彩,而在这个过程中,屠格涅夫也是时不时地插入一些米哈伊尔曾经跟他提起过文学理论和方法,并且传达了一些米哈伊尔对于这两位大作家的大作品的看法。
尤其是在巴尔扎克的这一部分,什么“人物再现法”、“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听着这些东西听得一愣一愣的巴尔扎克:“?”
坦白说,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作家,拍他马屁的人只比他的债主要少上一些,至于崇拜者更是不计其数,按理说他对这些东西早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那位遥远的俄国作家所阐述的东西,几乎每一样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甚至说都快让巴尔扎克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难不成,他比我更懂我的作品?
总而言之,从这些细节就能判断出,那位传言中年轻、英俊和富有的俄国作家绝对非常熟悉他的作品,说不定确实就是他的崇拜者,想到这里,原本还板着个脸的巴尔扎克老师开始乐的直拍肚皮
以至于到最后他反而是主动问起了关于米哈伊尔的消息,不过在这个问询当中,巴尔扎克难免带了点比较的意思:
“他有债主吗?”
“以前的话,他为了实现我们很多人共同的事业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但是他是对的,即便是这样的豪赌他也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如今的话,应该只有别人欠他债的份。”
“想见他的贵族夫人多吗?她们愿意给他赞助吗?”
“有很多,不过他从不肯轻易接受这些东西,他曾经说过,靠自己就能实现的东西,就不需要劳烦别人了。”
巴尔扎克:“?”
糊涂啊!
问的越多,巴尔扎克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差,好在是最后他灵机一动,询问道:“那他的胃口如何?”
问到这里,巴尔扎克老师的脸上无疑就浮现出了自信的神色。
像他的话,有一次在巴黎一家餐厅吃饭时,那可是吞下了十多片羊肉、一份萝卜炖鸭肉、一条诺曼底鲳鱼、两只松鸡,还有一百多只牡蛎。等到最后,他还吃了一道餐后甜点,而这道甜点由十二个梨以及不少甜品、水果和利口酒组成。
食欲旺盛这一块,巴尔扎克老师确实是出了名的,屠格涅夫自然也是有所耳闻。
但即便如此,面对这个问题,他还是犹豫了一阵,最后才开口说道:“还不错。”
“那我就明白了。”
听到这个回答后,巴尔扎克当然是理解为了一般般,因此他终于是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