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的那些老家伙都有这样类似的梦想,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去不远处的酒吧去喝几杯,在那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我们每天所思考的一些技术问题,我们不也在口头上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人多吗?”杨小乐像抓住了什么重点,连忙问道。
“很多,大约有20多个。”阿西姆回答道。“都是和我年纪差不多的老头,整天没什么事情,只有晚上酒吧的聚会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杨小乐前世浏览网页,大概知道欧洲的这些人,退休之后都很孤独,而酒吧就成为了这些老人慰藉寂寞心灵的场所,甚至在德国的一些酒吧,还有存放这些顾客专用酒杯的储物柜,只有当这个人再也不能踏进酒吧以后,这个位置才会被新来的人占据。
于是,杨小乐用热切地目光看着阿西姆,尽量放缓语气,慢慢地说道:“阿西姆先生,如果,我是说如果,有这么一家公司愿意花钱,成立一家公司,请这些技术专家来工作,你觉得有可能吗?”
“杨,我为你的想法感到惊讶和不解。”阿西姆感到十分意外,问道。“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想要雇佣我们这些老家伙。”
看着阿西姆那褶褶生辉的目光,杨小乐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过的关于德国的两则小故事,这个两个故事从侧面证明了德国人做企业的成功之处。
第一个故事讲述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他:“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管它什么义务呢?”西门子总裁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说到“天职”上去了,“天职”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帝要你干的事”。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