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朱载坖和内阁辅臣们来说,比较头疼的是这些藩属国的班次问题,大明已经很久没有藩属参加正旦日大朝会了,即便是有,之前也就是只是朝鲜、琉球这些对大明仍旧比较亲近的藩属,但是这次不一样,按照礼部和理藩院的上奏,这次来参加正旦日大朝会的藩属可是不少。
除了老面孔朝鲜、琉球之外,还有顺义王不他失礼和忠顺夫人三娘子、黄台吉、把汉那吉的使节,西域诸国的使臣、活佛索南加措的使臣,还有倭国暹罗、占城、安南都统司、女真人的使臣,以及尼德兰、佛郎机等国的使臣。
其实最好处理的反而是西夷,他们反正又不是大明的藩属,不懂这个班次的意义,也好糊弄,难得就是这些大明的藩属,他们多多少少是了解一点朝会的情况,像朝鲜还是汉化很深的国家,对于大明的典章制度是十分的熟悉,对于这些事情也很清楚,朝班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情。
这点令朱载坖还是有些担忧的,毕竟这些人都是大明的藩属,大明必须要确定一个完备的藩属朝班,以保证这些藩属不搞事情出来,经过朱载坖和内阁、礼部、理藩院等衙门的商量,决定将这些藩属分为两班,藩国和属夷,藩国由朝鲜领班,包括朝鲜、倭国、琉球、暹罗、占城等藩国。
属夷由顺义王领班,包括西北番部、女真人、索南加措、安南都统司等属夷,这样的话算是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大朝会之前京师的风貌,朱载坖还命令五城兵马司和锦衣亲军严厉整顿京师市容,同时将之前由锦衣亲军所负责的京师沟渠的街道房转交由五城兵马司负责,凡京城内外修理街道、疏通沟渠,本卫指挥一员,奉旨专管,领属官三员、旗校五十名。
朱载坖严令严绍庭和陆绎,要整顿京师和北直隶附近的治安,保障使节不受骚扰,还有京师的市容务必要整洁,以展现大明强大的国力,这些主要都是给这些藩属和西洋使节看的。
还是一个问题是大明现在有一帮传教士在文思院、国子监、测绘学堂等衙门里面任职,为了显示朝廷对于他们的重视,朝廷都给他们授予翰林待诏等官职,这些人要不要参加正旦日大朝会,他们参加朝会,班次怎么确定?这确实是个问题。
朱载坖在和礼部商量了之后认为他们现在既然已经是大明的官吏了,就应该参加大明的正旦日大朝会,但是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全部到文思院衙门站班,作为近侍衙门参加大朝会,班次在六科之后。
同时宗人府也上疏,按照洪武旧例的话,正旦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