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宋亚轩意外地收到了“林木”的回复。
“谢谢你的阅读。创作源于观察与共情。偶像行业是面放大镜,它放大了名利与追捧,也同等放大了个体在身份认同、真实与表演之间的困惑。这些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人的缩影。”
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提供了一种更宏大的视角。
宋亚轩盯着这行字,反复读了几遍。他再次回复:
“您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最真实的表演,是明知在表演,却依然愿意全心投入,并在其中找到与自我共鸣的部分。’”
这一次,回复来得更快些:
“很高兴这句话能触动你。这确实是我写作的核心观点之一。观察一些优秀的偶像团体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角色’与‘自我’之间找到的平衡。真实的魅力,或许不在于彻底撕碎面具,而在于不忘记面具之下的本心,并让那份本心透过面具依然能被感知。”
宋亚轩反复咀嚼着这段话。“不忘记面具之下的本心……”他低声重复着。
他打开手机备忘录——这是心理医生建议他做的情绪记录。今天,他郑重地写下:
“发现他们也一样。我们共享这个秘密。我不是怪物。
那本书,《星幕之下》,还有作者‘林木’……像一面镜子。
或许,真实和表演并非完全对立。”
他不知道的是,在城市的另一端,笔名为“林木”的林知予,也对这位格外敏锐、总能抓住她文中精髓的“陌生读者”产生了一丝好奇。她点开那个空白的头像,试图从寥寥数语的对话中拼凑出对方的形象,最终也只是摇了摇头,关掉了对话框。
她更不知道的是,她笔下正在构思的,关于一场盛大演唱会中发生的意外与情感高潮的情节,将在不久的将来,与现实中那七个少年的人生轨迹,产生惊人的、命运般的交织。
而宋亚轩也尚未意识到,这本偶然闯入他视野的小说,以及这位神秘的作者,将会在他与兄弟们共同面对的成长迷宫中,投下怎样一束引导的光。
窗外的夜空,星光被城市的霓虹稀释,却依然固执地闪烁着。就像他们此刻的青春,喧嚣、疲惫、迷茫,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在七重星幕之下,缓缓铺陈开一条通往未知远方的花路。
夜色渐深,宋亚轩反复品味着“林木”发来的最后一段话:“……真实的魅力